时下广播电视、报刊、网络上大量的医药广告让人眼花缭乱,在为患者寻医问药提供方便的同时,一些虚假医疗药品广告也乘“兴”而入,屡禁不止,患者深受其害。据国家工商总局广告司提供的信息,由于虚假医药广告、误导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每年大约有250万人吃错药。
忽悠你,没商量
李老师今年72岁,因患糖尿病给她的晚年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在求医治病的同时,她时常留意各种媒体刊发的医疗药品广告。
7月份,一则治疗糖尿病的广告引起李老师的注意。广告宣称,使用该产品系列3天—5天血糖正常,20天血糖完全达标,一个疗程60天彻底治愈糖尿病……医院的地址在北京,还承诺用药7天无效者全额退款。被糖尿病折磨多年的李老师想,这种药不但能治愈自己的病,还有承诺,便毫不犹豫地寄了1600元钱,买回了广告中的某胶囊系列产品。服药后感觉肚子有点胀,但几天后空腹血糖降到了正常值,她还挺高兴,也就没在意。可半个月后,先是手发红、嘴唇发紫,接着开始腹泻,她着急了。赶紧打广告上医院的电话,开始还答应退钱,但再打电话,就一直没人接。李老师到医院咨询,医生告诉她:“糖尿病根本不可能短时期治愈,需要长期服药,有的病人还需要使用胰岛素,这才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温馨提示:一些虚假医疗药品广告对消费者就医、购药进行误导甚至欺骗时有发生,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建议,对于出现“保证治愈”的相关内容及宣传治愈率、有效率等诊疗效果,宣称“祖传秘方”或者“名医传授”等内容的可视为违规广告,消费者不可轻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