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执业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临床医师《生理学》考点心泵功能的自身调节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即使在没有神经和体液因素的参与下,心脏也能自动地调节并平衡每搏量和回心血量之间的关系,这种调节称为心泵功能的自身调节。自身调节机制在心泵功能中的作用,可用-心室功能曲线-加以说明。正常心功能曲线的特点是:

  1.充盈压12~15mmHg是人体心室最适前负荷,位于其左侧的一段为功能曲线的升支,表明在初长度达到最适前负荷之前,搏功随初长度的增加而增加。通常情况下,左室充盈压为5~6mmHg,可见正常心室是在功能曲线的升支段工作,初长度尚远离其最适水平,这一特征表明心室具有较大程度的初长度贮备;

  2.5-20mmHg范围内,曲线逐渐平坦,说明前负荷在上限范围内变动时对泵血功能的影响不大;

  3.充盈压高于20mmHg以后,曲线呈平坦状或轻度下倾,并不出现明显的降支,这一点明显不同于骨骼肌万说明正常心室充盈压即使超过20mmHg,搏功基本不变或仅轻度减少,只有在发生严重病理变化的心室,功能曲线才出现降支。

  在每搏量的这种调节机制中,引起调节的因素是心肌细胞本身初长度的改变,其效应是心肌细胞收缩强度的变化,因此,将这种形式的调节又称为异长调节。

  心脏自身调节的生理意义在于对每搏量进行一定限度的精细调节,使每搏量与回心血量相适应,使左、右室的每搏量相一致。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