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执业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临床执业医师辅导精华:糖代谢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三羧酸循环

  问题:参与三羧酸循环的酶的正确叙述是

  A.主要位于线粒体外膜

  B.Ca2+可抑制其活性

  C.当NADH/NAD+比值增高时活性较高

  D.氧化磷酸化的速率可调节其活性

  E.在血糖较低时,活性较低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D。

  当线粒体内Ca2+浓度升高时,Ca2+不仅可直接与异柠檬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结合(注:这是TCA循环中,异柠檬酸到α-酮戊二酸一步反应),降低其对底物的Km而使酶激活;也可激活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注:这是α-酮戊二酸到琥珀酰CoA一步反应),从而推动TCA循环和有氧氧化的进行。

  了解内容(可以看看)

  三羧酸循环

  1.三羧酸循环反应过程:

  (1)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此反应由柠檬酸合酶(citrate synthase)催化,是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酶,是重要的调节点。由于高能硫酯键水解时释出较多自由能,ΔG'0=-32.2kJ/mol,此反应不可逆。

  (2)柠檬酸经顺乌头酸生成异柠檬酸此反应由顺乌头酸酶催化,柠檬酸脱水、加水生成异柠檬酸。

  (3)异柠檬酸β-氧化、脱羧生成α-酮戊二酸此反应在异柠檬酸脱氢酶作用下进行脱氢、脱羧,这是三羧酸循环中第一次氧化脱羧。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是三羧酸循环的限速酶,是最主要的调节点,辅酶是NAD+,脱氢生成的NADH+H+经线粒体内膜上经呼吸链传递生成水,氧化磷酸化生成3分子ATP。异柠檬酸先脱氢生成草酰琥珀酸,再脱羧生成α-酮戊二酸。ΔG'0=-20.9kJ/mol。

  (4)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辅酶A此反应在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α-ketoglutar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的催化下脱氢、脱羧生成琥珀酰辅酶A,这是三羧酸循环中第二次氧化脱羧。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是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酶,是第三个调节点。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是多酶复合体,其组成及反应方式都与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相似。它所含的三种酶是α-酮戊二酸脱氢酶(需TPP);硫辛酸琥珀酰基转移酶(需硫辛酸和辅酶A);二氢硫辛酸脱氢酶(需FAD、NAD+)。脱氢生成NADH+H+,经线粒体内膜上经呼医-学教育网-原创吸链传递生成水,氧化磷酸化生成3分子ATP。由于反应中分子内部能量重排,产物琥珀酰辅酶A中含有一个高能硫酯键,此反应不可逆。ΔG'0=-33.5kJ/mol。

  (5)琥珀酰辅酶A转变为琥珀酸此反应由琥珀酸硫激酶(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催化,琥珀酰辅酶A中的高能硫酯键释放能量,可以转移给ADP(或GDP),形成ATP(或GTP)。细胞中有两种同工酶,一种形成ATP,另一种形成GTP.这是因为琥珀酸硫激酶由α、β亚基组成,α亚基上有磷酸化的组氨酸残基以及结合CoA的位点;β亚基上既可以结合ATP又可以结合GTP.形成的GTP可在二磷酸核苷激酶催化下,将高能磷酸基团转移给ADP生成ATP.这是三羧酸循环中唯一的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1分子ATP。

  (6)琥珀酸脱氢转变为延胡索酸此反应由琥珀酸脱氢酶催化,辅酶是FAD,脱氢后生成FADH2,经线粒体内膜上经呼吸链传递生成水,氧化磷酸化生成2分子ATP.

  (7)延胡索酸转变为苹果酸此反应由延胡索酸酶催化,加水生成苹果酸。

  (8)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此反应由苹果酸脱氢酶催化,辅酶是NAD+,脱氢后生成NADH+H+,经线粒体内膜上经呼吸链传递生成水,氧化磷酸化生成3分子ATP。

  1、2×异柠檬酸→2×α-酮戊二酸 2NADH(线粒体基质) 最终获得ATP 5

  2、2×α-酮戊二酸→2×琥珀酰CoA 2NADH(线粒体基质) 最终获得ATP 5

  3、2×琥珀酰CoA→2×琥珀酸 最终获得ATP 2

  4、2×琥珀酸→2×延胡索酸 2FADH2 最终获得ATP 3

  5、2×苹果酸→2×草酰乙酸 2NADH 最终获得ATP 5

  从丙酮酸开始算起,彻底氧化共产生12.5个ATP。

  从乙酰CoA开始算起,彻底氧化共产生10个ATP。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