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执业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尿路结石概述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尿路结石是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专业综合部分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整理收集了部分相关资料供学员参考。

  一、形成结石的因素

  (一)流行病学因素

  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社会经济地位、饮食成份和结构、气候、代谢和遗传等因素。男性发病年龄高峰为35岁。女性有两个高峰,30 岁及55岁。在贫困地区易发生下尿路结石,成分以尿酸盐为主。在富裕地区则以发生上尿路结石,成分以草酸钙为主。高温、饮水少,进食高蛋白、高糖、少纤维素的食物易导致结石形成。

  (二)尿液改变

  1. 尿液因素:形成结石物质排出过多,如高尿酸、高胱氨酸等。尿液中钙、草酸、尿酸排出量增加、尿液PH的改变,尿量减少等都利于结石的形成。

  2. 高尿钙症  吸收性及肾性高尿钙,肾小管酸中毒。

  3. 尿中抑制晶体形成物质含量减少,如枸橼酸、镁、酸性粘多糖、某些微量元素等。

  (三)解剖结构异常

  尿路梗阻、尿路感染,可使尿液碱化而易形成磷酸盐结石。

  二、结石成分及性质

  1.结石成分

  主要是尿中难溶的无机盐、有机盐和酸,大部分为晶体,如草酸盐、磷酸盐、尿酸盐、胱氨酸等;其次是基质,主要来源于尿中粘蛋白及尿中的葡萄糖氨基聚糖。

  2.常见结石的特点

  草酸钙结石最常见,质硬、粗糙、不易碎,多为桑葚状,X线片可显影;其次是磷酸盐结石,呈灰白色或棕色,表面粗糙,易碎,X线片可显影;尿酸盐结石呈黄褐色,X线片不显影;胱氨酸结石罕见,为浅黄色,表面光滑呈蜡样,X线片均匀显影。

  三、病理生理

  与结石部位、大小、数目、继发梗阻及感染的病变程度有关输尿管下1/3处最多见。较长时间急性完全性梗阻可导致肾功能完全丧失,而肾积水表现不明显。慢性不完全性梗阻可导致肾积水,肾皮质变薄,肾功能逐渐受损,以致功能丧失。结石还可以引起局部出血、感染及瘢痕形成。长期梗阻感染和刺激还可以引起癌变。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