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检查与治疗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血小板计数<100×109/L有诊断价值,非凡是进行性降低。凝血时间,DIC早期,即弥散性微血栓形成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液凝固时间缩短。后期继发纤溶为主,血液呈低凝状态,凝血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是外在凝血途径的筛选试验。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有意义。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KPTT)是内在凝血途径的过筛试验。除因子Ⅶ和XIII外,任何一个凝血因子缺乏都可使KPTT延长。正常35~45秒,超过正常对照10秒以上有意义。DIC的高凝期KPTT缩短,在消耗性低凝血期KPTT延长。纤维蛋白原定量。凝血酶时间(TT),反应凝血第三阶段的试验,正常16~18秒,比正常对照延长3秒以上有诊断价值。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血浆副凝固时间,FDP免疫学测定。

  治疗措施如下:

  一、去除病因

  只有去除和控制病因,DIC才可能治愈。

  二、抗凝治疗

  (1)肝素:主要加速抗凝血酶Ⅲ中和凝血酶及中和被激活因子Ⅸ、Ⅹ、Ⅺ、Ⅻ等作用。

  (2)血小板聚集抑制剂:适用于病情较轻或诊断尚不十分肯定者,亦可和肝素联合应用。多用潘生丁400~600mg/d分4~6次静脉滴注。

  (3)阿司匹林。

  三、纤溶抑制剂

  应用于DIC晚期,如不能确定血管内凝血过程是否已中止,可同时并用小剂量肝素。6氨基已酸、对羧基苄胺(止血芳酸),止血环酸。

  四、血液及凝血因子的补充

  出血严重或以继发纤溶为主时,应适当补充。输血;输纤维蛋白原,每输入1g,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可使血中浓度升高0.5g/L;输凝血酶原复合物;输血小板悬液;注射维生素K140mg/d,以供维生素K依靠凝血因子合成。如DIC病因未去除,可与小量肝素并用。

  五、其他治疗

  积极抗感染、抗休克、纠正酸中毒及电介质紊乱,加强局部止血等。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