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26岁,产后第三周出现恶寒发热,右乳肿胀疼痛,体温38.7℃,检查见右乳红肿,无波动感。此时的治疗方法是( )
A.切开引流
B.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C.疏肝清胃,通乳消肿
D.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E.泻火解毒利湿
【正确答案】
C
【提问】请老师指导乳痈的治疗
【回答】学员19741016,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乳痈发生的主要机制是肝经气机不畅,阳明胃经有热。证候有虚有实。实者因乳汁阻塞乳管或外邪入侵而表现的实证、热证,虚者因部分产后的病人仍未复元,有气虚、血虚的表现,但总以实证、热证为主证。辨证主要根据症状和体征,按病程分初起、成脓、溃破三个阶段分期辨证.治疗以分期的三个阶段,设立消法、托法、补法的三大内、外治法。
1.肝郁胃热证
病因病机 产后气血暴伤、肝失所养、失于疏泄、产后多补、脾胃受滞、运化失司、加之外邪经乳络而入,乳汁淤滞,阻塞乳络而发。
主要证候 乳汁分泌不畅,乳房局部肿胀疼痛,可扪到硬结,伴恶寒发热,头痛、舌淡红或红苔薄或黄,脉浮数。.
辨证依据 多发于哺乳期;乳汁不通;乳房局部红肿胀痛,恶寒发热;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数。 ;
治法 疏肝清胃,通乳消肿.
方药 瓜蒌牛蒡汤(《医宗金鉴》):牛蒡子、瓜蒌、花粉、黄芩、陈皮、生栀子、银花、青皮、柴胡、连翘、皂角刺、甘草.
通乳加路路通、木通、王不留行、通草;肿痛甚乳香、没药、赤芍;大便不通者加生大黄、玄参;回乳加焦山楂、焦麦芽。
2。热毒炽盛证
病因病机 阳明积热不散,热盛肉腐成脓。
主要证候 乳房局部掀红灼热跳痛,壮热不退,口渴便秘,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洪数。
辨证依据 哺乳期;乳房局部红肿热痛以跳痛为主,发热不退;舌红苔黄,脉洪数。
治法 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方药 透脓散(《外科正宗》):生北芪、炮山甲、当归、川芎、皂角刺。
热重加蒲公英、银花、连翘、黄芩,便秘加生大黄、玄参、瓜蒌仁;肿痛甚加赤芍、路路通、三棱、莪术。
3.正虚毒恋证
病因病机 若体质不虚,治疗得当,溃后脓出通畅,气血得以恢复,诸症消失,若体质虚弱,治疗不当,溃后脓出不畅,气血与余邪相搏,仍可出现红肿疼痛等诸症。为“传囊”,或乳汁从疮口而出为“乳漏”。
主要证候 顺证表现肿消失、疼痛减,发热退,可痊愈;逆证表现肿不消,痛不减,热不退,为传囊,或乳汁从疮口而出,为乳漏。
辨证依据 此型辨证的关键在于溃后脓是否引流通畅,以所表现的症状和体征为主要依据。
治法 顺证以排脓托毒为法.
方药 四妙汤(见“经间期出血”节)或托里消毒散(见“阴疮”节)。
逆证以传囊为表现时参照乳痈初起或成脓的辨证治疗。以乳漏为表现时参照乳漏辨证治疗。
(多种疗法)
外治法;初起以通乳络、消肿痛为原则。按摩可用于乳汁淤积初起不通时,方法是皮肤上涂少许食油(起润滑作用),手指由外周向乳头方向按摩,挤压力度要适中,让淤积乳汁排出乳管通畅,再加热敷,反复进行。外敷可选用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的金黄散、玉露散水蜜调制外敷,或50%芒硝溶液湿敷.针刺可选肩井、膻中、足三里强刺激,留针15分钟,每日一次,发热加曲池。成脓以切开排脓为原则。切开排脓须以乳头为中心作放射状切口,或选乳房下弓形切口,减少乳络的损伤,保证愈后继续哺乳,切口的大小视脓腔的大小而定,原则上以引流通畅为度。溃后仍以伤口引流通畅为原则,脓出通畅是避免袋脓和传囊的关键,可选择矾纱引流条,后期起到引流和生肌双重作用。
祝您学习愉快!
祝您顺利通过考试!
感谢您对网校的支持!
★问题所属科目: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