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合并左侧脑栓塞,请给予讲解。
【回答】答复:患者长时间不规则低热,提示有慢性感染可能,最近出现脾区疼痛,提示有脾栓塞坏死可能,查体心脏新出现了杂音,应想到有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可能,脾区疼痛往往因为栓塞导致。患者某日出现右半身瘫,此时最大可能的诊断是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合并左侧脑栓塞。
(一)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1、多发生于正常的心脏。常见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真菌等。
2、起病突然,病程多急骤凶险,患者常可迅速地发展为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而导致死亡。
全身毒血症明显,伴有高热、寒战等症状,易掩盖心脏症状。
3、由于心脏瓣膜和腱索的急剧损害,心脏在短期内可出现高调的杂音,或原有的心脏杂音性质迅速改变。
4、在受累的心内膜上(尤其是真菌感染),可附着大而脆的,易脱落的赘生物。
赘生物脱落形成的带菌栓子,可引起多发性栓塞和转移性脓肿,如心肌脓肿、脑脓肿、化脓性脑膜炎等。若栓子来自感染的右侧心腔,则可出现肺炎、肺动脉栓塞、肺脓肿等。
多数患者的皮肤,可出现多形瘀斑和紫癜样出血性损害。少数患者,可有脾肿大。
(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1、多数患者起病缓慢,症状并不具有特征性,常仅表现为全身不适、疲倦、低热及体重减轻等症状。
少数患者以并发症形式起病,如栓塞、不能解释的卒中、心瓣膜病的进行性加重、顽固性心力衰竭、肾小球肾炎和手术后出现心瓣膜杂音等。
2、患者体温大多在37.5~39℃之间,也可高达40℃以上。热型多变,伴畏寒和出汗。
3、70%~90%的患者有进行性贫血,有时可达严重程度,甚至为最突出的症状。
4、病程较长的患者,常有全身疼痛的症状,可能是由于毒血症或身体各部位的栓塞引起。
起病时,较常见关节痛、低位背痛和肌痛等症状,主要是由于腓肠肌和股部肌肉,踝、腕等关节累及所致,也可呈多发性关节受累。
5、患者易有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和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可无发热和心脏杂音,仅表现为神经、精神改变,心力衰竭或低血压等。
内囊出血: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对测“三偏”(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内囊出血病辑范围较大,神经损害症状较重。但若出血偏于内囊外侧,主要损害外囊部位,则临床症状多较轻些,多无意识障碍,偏瘫也轻,预后较好。
风湿性心脏病初发年龄多在5~15岁,复发多在初发后3~5年内。
亚风心,指亚风湿性心脏病?请您指清除了,教材上没有相关的描述。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大多数病例起病缓慢,低热、乏力、疲倦,少数起病急,有寒战、高热或栓塞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现象,部分患者起病前有口腔手术,呼吸道感染,流产或分娩的病史。 1、全身性感染发热最常见,常呈原因不明的持续发热一周以上,不规则低热,多在37.5℃-39℃之间,也可为间歇热或弛张热,伴有乏力、盗汗、进行性贫血脾肿大,晚期可有杵状指。
祝您顺利通过考试!
★问题所属科目: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