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老师您好,我想问两个问题:
1、在ELISA中,检验员怎么操作可以避免类风湿因子对检测的干扰?比如通过离心可以将类风湿因子沉淀吗?
2、另外还想问一个,我有个同事在做乙肝的时候,18日检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强阳性),当天复检也是阳性。试剂是用的科华的,相当稳定。但到28号距离十天后检测就变成阴性了。前后两天实验室内质控都在控,阴性、阳性对照都正常。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标本为血清并无溶血和其他异常现象。标本一直在2-8摄氏度冷藏保存,不存在保存问题。我用枪头挑那个标本底部,发现底部有很少量的粘粘的液体,按道理来讲血清标本中应该不含有纤维蛋白吧?那那些粘糊糊的东西是什么呢?会是它影响的检测结果吗?表面抗原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自己消失掉吧?要怎么和病人解释呢?
【回答】学员wujx20110117,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1.用聚合IgG去除类风湿因子的干扰,提高ELISA试剂的特异性。
[方法]用含聚合IgG的稀释液去稀释血清标本,检测30例类风湿因子阳性的标本及300例检测巨细胞病毒的标本。[结果]用含聚合IgG20μg/ml的稀释液去稀释血清标本,去除血清中可能存在的类风湿因子,提高其敏感度。
[结论]加入聚合IgG20mg/ml保证ELISA试剂敏感度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抗体捕获法检测IgM的特异性。
2.这样的病例之前没有过接触,考虑是个别情况,建议您再做一次检测看一下结果,先不要急于向病人解释,先看看下次检验结果再做分析。
祝您顺利通过考试!
★问题所属科目:卫生资格初级(师)考试---(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