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1. 【答案】A
本题难度为0.75,区分度为0.287。
2. 【答案】B
【分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课程理论流派的把握程度。经验主义课程论认为应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课程,课程的组织应该心理学化;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强调的是知 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实施分科教学;存在主义课程论认为课程最终要以学生的需要来决定;后现代主义课程论则强调课程的丰富性、循环性、关联性和严密 性,借助于后现代主义理论分析看待现代课程问题。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本题难度为0.888,区分度为0.183。
3. 【答案】C
【分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几种主要的教学模式的把握程度。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是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创立的,是在“所有学生都优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 为基础,辅之以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个别化帮助以及必要的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是根据斯金纳“操作条件 反射”和强化理论设计的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是根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心理学思想所设计的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根据罗杰斯的情感教学 理论所设计的教学模式。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本题难度为0.565,区分度为0.220。
4. 【答案】A
【分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影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几个重要的教育文件的理解与把握情况。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了“实行九年 制义务教育,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改革我国教育体制的基础一环”,在基础教育方面,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 级管理的原则。其他三个文件是在1985年以后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 育的决定》1999年发布,《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0年发布。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本题难度为0.302,区分度为0.182。
5. 【答案】B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科尔伯格经典德育理论的把握程度。科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判断发展阶段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致或“好男孩一好女孩”为定向的道德发展阶段处于习俗水平。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本题难度为O.571,区分度为0.356。
6. 【答案】D
【分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与理解程度。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是指身心发展的速度不均衡,这种不均衡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向 上的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均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 能达到成熟的水平.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本题难度为0.561,区分度为0.215.
7. 【答案】A
【分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主要的课程评价模式的认识与理解程度.以泰勒为代表的传统课程评价观强调的是行为目标模式,其核心思想是,目标是课程评价的依据和 出发点,通过测量目标的达到程度叫判断教学效果.目标游离评价要求脱离一定目标,以课程计划或活11的全部实际结果为评价对象,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展示这些 结果.背景、输人、过程、结果评价模式考虑到影响课程的各种因素,相对来说比较全面.差距评价模式旨在提示计划的标准与实际的表现之间的差距,以此作为改 进课程计划的依据.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本题难度为0.452,区分度为0.254.
8. 【答案】D
【分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定义方法的把握程度.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一书中探讨了三种教育定义的方式,即“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 义”和“纲领性定义”.所谓规定性定义即作者自己创制的定义,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描述性定义是指对被定义对象的适当描述或对如何使 用定义的适当说明.纲领性定义是一种有关定义对象应该是什么的界定.谢弗勒有关定义方式的区分为我们研究纷繁多样的教育定义提供了一个逻辑的视角,具有较 强的代表性.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本题难度为0.335,区分度为0.125.
9. 【答案】B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性质的认识与理解程度.马克思的这段话出白《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经典论述.这段话集中说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本题难度为0.780,区分度为0.299.
10. 【答案】D
【分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学原则的认识与理解程度.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 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并根据需要准确而及时地再现和运用.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 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本题难度为0.826,区分度为0.316.
11. 【答案】B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孟子教育和教学思想基本特征及相关材料的理解和把握.题中原始材料充分反映孟子教育学说的“内发论”特点.孔子思想不具备这样鲜明的特点;荀子教育思想属于“外铄论&rdquo1473而庄子是反对传统的学问之道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本题难度为0.488,区分度为0.25l.
12. 【答案】B
【分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国历史上书院和书院教学总体特点的理解与把握.分斋教学只存在于个别书院;注重考试的书院大多存在于明清时期,是书院异化的表 现;藏书读书确实普遍存在,但其只是普通现象,而非书院教学精神和本质层面的追求;唯有自由讲学是书院区别于官学的地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本题难度为0.720,区分度为0.316.
13. 【答案】C
【分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朱熹有关“小学”和“大学”教育及其相互关系的掌握程度.朱熹认为,受认识水平限制,“小学”教育重在让儿童懂得和形成正确的行为 规范,即知其当然,谓之“学其事&rdquo1473“大学”则要求青少年进而懂得“事”中的道理,即知其所以然,谓之“穷理”.尽管“小学”教育也需要识字、读书,但在 朱熹并非主要目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本题难度为0.524、区分度为0.383.
14. 【答案】A
【分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国近代教育起点及其标志性学校、教学制度的掌握程度.1862年清政府中的改革派为培养洋务人才而创办京师同文馆,引进西方学校 管理制度,实施班级授课制,成为有别于中国传统学校的一个新创,成为中国近代学校和教育的开端.而其他三所近代新型学校产生时间都较其稍晚或晚得多.故本 题正确答案为A.
本题难度为0.827,区分度为0.261.
15. 【答案】C
【分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对中国近代维新派教育家及其代表人物教育思想贡献及其历史意义的掌握程度.维新派教育家的思想贡献在于首先明确提出普及教育的主张 和培养具有时代人格精神的国民,这是他们区别于洋务派教育思想之处.尽管他们不排斥培养政治家、学术人才和实业人才、但其着眼点显然不在于此.故本题正确 答案为C.
本题难度为0.65,区分度为0. 290.
16. 【笞案】A
【分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掌握清末政府正式开始建立近代学制的举措。进人20世纪,清政府被动开始系统的教育改革,其重要内容是建立学制,以在全国范围内开设 新式学堂.1902年正式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法案,又称“壬寅学制”,但未能实施。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 学制”,是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另两个学制是民国时期颁布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本题难度为0.535,区分度为0.360.
17. 【答案】C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蔡元培大学教育思想和实践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四个备选项都是蔡元培大学教育思想的重要主张,而思想自由是其核心观点,此段言论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另一表述方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本题难度为0.807,区分度为0.267.
18. 【答案】C
【分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教育政策基本导向的把握.出于早日取得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的政治目标,考虑严酷的战争环境和根据地 有限的条件,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有所侧重的教育政策,即将干部教育放在第一位,以培养大批能够带领人民群众去夺取革命战争胜利的骨干.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本题难度为0. 59l,区分度为0,365.
19. 【答案】D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保存中国教育实力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大学西迁与合并重组这一历史事实的掌握.西南联合大学是西迁重组大学中的典型代表,由名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组成.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本题难度为0. 579,区分度为0.079.
20. 【答案】A
【分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新文化运动时期各种教育思潮和运动的基本精神的理解与把握.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强调教育必须体现民族精神和国家意志;科学教育思潮倡 导教育的科学化和科学的教育化;职业教育思潮主张教育适应社会经济、生产并为学生出路着想;而平民教育思潮则致力于使普通民众获得教育机会和权利,是民主 思想的具体体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本题难度为0.561,区分度为0.237.
21. 【答案】D
【分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西方教育史上初期的课程体系——“三艺”具体内容的掌握程度.古希腊智者派创造了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等科目,称为“三艺&rdquo1473古希 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三艺”的基础上增加了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称为“四艺”.各选项A、B、C将属于“三艺”的修辞学、文法和辩证法与属于“四 艺”的音乐、几何学和天文学混在一起.本题正确答案为D.
本题难度为0.773,区分度为0.370.
22. 【答案】B
【分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世纪西欧骑士教育的性质的理解.骑士教育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种世俗教育形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牧育.贵族家庭的子弟在七八岁 之后被送到比自己家庭高—个等级的贵族家庭中学习上流社会的礼节和行为规范,并跟随领主学习“骑士七技”.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本题难度为0.606,区分度为0.440.
23. 【答案】D
【分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夸美纽斯自然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各选项A和C均为夸美纽斯教学理论中的具体教学原则,各选项B则是近代德国教育家 赫尔巴特在讨论道德教育时所提出的一项基本教育原则,只有各选项D才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指导性原则.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本题难度为0.558,区分度为0,283.
24. 【答案】A
【分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时期出现的著名教育实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道尔顿制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所提出的个别教学制度;葛 雷制是美国教育家沃特在印第安纳州葛雷市推行的一种具有进步主义教育性质的教学制度;昆西制度是美国进步教育运动先驱帕克任马萨诸塞州昆西市教育局长期间 推行的一种进步主义教育制度;文纳特卡制则是美国教育家华虚朋在伊利诺伊州文纳特卡所开展的教育实验.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本题难度为0.650,区分度为0. 268.
25. 【答案】A
【分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l9世纪瑞士著名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并要素教育理论的掌握程度.按照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理论,儿童对母亲的爱是道德教育最基 本的要素,只有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发展起儿童对父亲的爱、儿童对全人类的爱,并最终发展到儿童对上帝的爱.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该题难度为O. 7 13,区分度为0.253.
26. 【答案】D
【分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20世纪⒛年代苏联教学改革实验的掌握程度.按照1921—l 925年间所实施的《国家学术委员会教学大纲》(统称“综合教学大纲”或“单元教学大纲”),传统学校教育中的学科界限被打破,学生学习的知识按照自然、 劳动和社会三个方面的综合形式加以排列,并以劳动为中心.故本题It ̄确答案为D.
本题难度为0.627,区分度为0.390.
27. 【答案】B
【分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德国近代高等教育状况的了解程度.1810年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秉持“教学自由与学习自由、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办学理念,对此 后德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1694年创办的哈勒大学、1737年创办的哥廷根大学所提倡的“教自由”和“学自由”则为19 世纪柏林大学的创办奠定了思想基础.1826年创办的慕尼黑大学则是按照柏林大学的大学精神建立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本题难度为0.650,区分度为0,216.
28. 【答案】A
【分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法国近代教育状况的了解程度.《费里法案》是一部颁布于1881年和1882年、确立法国国民教育义务、免费和世俗化三项基本原则 的教育法案;《富尔法案》是法国议会颁布于1968年的一部高等教育法案,该法案确立了法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白主自治、民主参与、多科性结构”三项办学原 则;《教育改革法》是戴高乐政府在1959年1月颁布的一部教育法,主要规定了法国义务教育年限由战前的6—14岁延长到16岁,并规定到1969年实现 该目标.只有1919年颁布的《阿斯蒂埃法案》使法国的职业技术教育第一次获得了有组织的形式,成为一种由国家管理的事业,被誉为法国教育史上“技术教育 的宪章”.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本题难度为0:513,区分度为0.385.
29. 【答案】C
【分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美国近代教育家的了解程度.在美国公立学校发展史上,只有19世纪美国杰出教育家贺拉斯•曼在马萨诸塞州创建了州教育管理体制和教 育税制,推动公立学校运动的发展,为其他州公立学校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典范,贺拉斯•曼本人也被誉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本杰明•富兰克林于1751年在 费城首创文实中学.约翰•杜威为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亨利•巴纳德虽参与领导了19世纪美国公立学校的发展,但未获“美国公立学校之父”之称号.故本题正 确答案为C.
本题难度为D.595,区分度为0.443.
30. 【答案】A
【分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20世纪前半期欧美教育思潮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改造主义强调教育以“改造社会”为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社 会一致”精神,教学内容应集中在现实的社会问题上;存在主义教育思潮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实现“自我生成”,注重品格教育和个别教育;结构主义教育思 潮则注重教授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倡发现学习.上述备选项中,只有永恒主义教育思潮主张教育性质永恒不变,古典学科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故本题正 确答案为A.
本题难度为0. 723,区分度为0.319.
31. 【答案】D
【分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心理学历史发展的掌握情况.根据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的资料分析,1877年卡普杰列夫的《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 理学命名的著作,但是其内容只是对与教育实践有关的心理学知识的总结,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1886年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学》和1899年詹姆斯的《对 教师的谈话》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上的早期代表著作,但它们同样只是介绍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上的应用.而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则首次建立 了义实验为基础、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从而标志着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建立.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32. 【答案】C
【分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掌握情况,根据艾里克森的观点,婴儿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幼儿 的主要发挥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小学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青少年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 是获得同一感,客服混乱感,体验忠诚的实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本题难度为0.417,区分度为0.291.
33. 【答案】C
【分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掌握情况,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个体的认知发展可以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 运算阶段等四个阶段.其中,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出现“守恒”概念.所谓“守恒”是指,无论物体的形态如何变化,其物质总量保持不变.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
本题难度为0.486,区分度为0.240.
34. 【答案】C
【分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维果茨基有关教学与发展关系认识的掌握情况.根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塑造着发展、促进着发 展.至于“教学跟随发展”主要体现的是皮亚杰等人的观点,“教学等同于发展”主要体现的则是桑代克等人的观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本题难度为0.696,区分度为0.260.
35. 【答案】B
【分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加涅的学习层次系统的掌握情况.根据加涅的“学习累积说”,连锁学习指学习一系列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辨别学习指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 并对之做出不同的反应,概念学习指学会对同一类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规则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本题难度为0.836,区分度为0.042.
36. 【答案】B
【分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沦的掌握情况.根据斯金纳的观点,正强化与负强化的目的都是提高反应发生概率、但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愉快刺 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而负强化则是通过撤销厌恶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正惩罚与负惩罚的目的都是降低反应发生概率,但正惩罚是通过呈现消极刺激的 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而负惩罚则是通过中止积极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根据对本题内容的分析,“认真完成家庭作业”是希望提高发生概率的行为,而“避 免父母的斥责”则是撤销厌恶刺激的方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本题难度为0.595,区分度为0.187.
37. 【答案】A
【分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班都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掌握情况.根据班都拉实验研究结果,在影响个体观察学习效果的因素中,榜样的作用至关重要.其中,榜样身教 的作用远远胜于言传.而人本学习理论强调的是师生互动关系和个体情感体验的价值,认知学习理论重视的是个体认知结构和知识掌握的价值,联结学习理论强调的 则是通过奖惩来养成行为习惯,不重视榜样的作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本题难度为0.442,区分度为0.220.
38. 【答案】B
【分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掌握情况.有意义接受理论也称认知接受理论,它高度重视原有认知结构对新学习的影响,认为原有认知结 构中是否具各可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是影响知识学习的首要变量.如果原有认知结构中缺乏可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则应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为 新的学习提供一个认知的组织框架.至于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托尔曼的“认知目的理论”和最近兴起的“认知建构理论”都不强调“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的运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本题难度为0.228,区分度为0.237.
39. 【答案】A
【分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学习动机分类体系的掌握情况.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内驱力成分,可分为认知(或称求 知)动机、自我提高动机和社会交往(或称附属)动机.其中,社会交往动机和自我提高动机属于外部动机,认知动机属于内部动机.根据本题内容的分析,“知之 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的是学生的好学和乐学等认知动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本题难度为0,821,区分度为0.144.
40. 【答案】C
【分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知识分类体系的掌握情况.根据知识的表述内容,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说明节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 一般可通过言语来进行清楚的描述,也称描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则是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至于条件性知识所反映的只是知识适 用的时空条件,是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结合.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本题难度为0.724.区分度为0.185.
41. 【答案】A
【分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知识建构的心理机制的掌握情况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建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来实现的.其中,同化是指学生利用相关的原有认知 经验对新信息进行解释,从而“超越给定的信息”,并生成更丰富理解的过程.顺应是指当新信息与原有认知经验存在偏差或完全对立时,个体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原 有观念或完全转变原有的错误观念的过程.至于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的不断交替出现的过程,重组是指原有经验系统的成分保持不变,但是改变它们之间的关系或建 立新的联系.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本题难度为0.306,区分度为0.170.
42. 【答案】D
【分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技能分类的掌握情况.根据技能的特点,技能可以分为心智技能(也称认知技能、智力技能)和运动技能(也称动作技能、操作技能)两 类.吹拉弹唱、写字绘画等是属于运动技能范畴,而运算、写作、运算等则是常见的心智技能.至于“策略技能”则是“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合成,是一个 “人造”的术语.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本题难度为0.762,区分度为0.143.
43. 【答案】B
【分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操作技能形成过程及其特点的掌握情况.根据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理论,主要依*视觉控制,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差,常常出现顾此 失彼现象,是操作模仿阶段的主要动作特点.至于操作定向阶段,只是建立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还没有真正进行动作操作;操作整合阶段,个体的操作主要依赖于 动觉控制,动作的整体也趋于协调和连贯;操作熟练阶段,个体的动作控制几乎不需视觉的专门控制,动作要素之间高度协调一致.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本题难度为0.686,区分度为0.147.
44. 【答案】D
【分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各种学习策略的含义与实质的掌握情况.注意策略指促使学生将注意力选择性地指向重要内容的各种方法;复述策略指为了促进信息保持而 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各种方法;编码组织策略指用某种结构将要学习的内容组织起来的各种方法.而精细加工策略指通过对学习材料进行添加、构建和生成,以便 提供有利于回忆和理解的更多线索的各种方法,其中,记忆术是适用于简单知识学习的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本题难度为0. 391,区分度为0. 302.
45. 【答案】D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社会规范学习的各种理论观点的掌握情况.班都拉等社会学习理论家的研究重点是道德行为,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等认知发展理论家的研究重点是道德认知,而精神分析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的研究重点是道德意志或道德情感.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本题难度为0.455,区分度为0.226
二、辨析题:
46. 【参考答案要点】
正确
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对人的培养的总要求,规定培养人的质量规格。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要求.两者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分析】
本 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内涵的理解,以及对它们之间关系的区分能力.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育目标是一组相关联的概念.教育目的是 指一定社会对人的培养的总要求,规定培养人的质量规格.它规定着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的根本性质问题,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培养目标是指 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要求.有时培养目标也表述为教育目标,它包括三个部分,即培养受教育者的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教育事业发 展的目标.两者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或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教育目的大于培养目标.
本题难度为0.485,区分度为0.576.
47. 【参考答案要点】
错误.
教学模式是指用于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在课堂或其他场合教学的一种范型.(若有其他合理的界定,亦可给分.)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所采取的力式.
教学模式具有概括化、理论化的特点,教学方法则具有具体的、可操作的特点.教学模式包含了一定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等,属于较高层次.
【分析】
本 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的掌握程度.设计该题主要考虑教学中学生不易把握这两个概念的实质,对它们之间的关系更不易理清.领 会这两个概念,理解其间的关系对于掌握教学理论十分重要.教学模式是指用于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在课堂或其他场合教学的一种范型.教学模式 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采用的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教学模式具有直观性、假设性和完整性.最早对教学模式作系统研 究的是美国学者乔伊斯、韦尔合著的《教学模式》,书中精选22种教学理论、学派计划,按其功能和方法论基础区分为信息、个性、社会交往和行为模式四类.在 实际工作中可以建立多种教学模式,以供教师按照实际情况选择、掌握、使用.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所采取的方式.也是某 种教学理论、原则和方法及其实践的统称.教学模式包含了一定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等,属于较高层次.教学方法则具有具体的、可操作的特点, 低于教学模式层次.
本题难度为0.645,区分度为0.658.
48. 【参考答案要点】
错误.
当新问题与原有问题的条件和解题要求基本相同时,定势能使人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减少探索过程,有利于问题解决.
当新问题与原有问题的条件和解题要求不相同时,定势使人习惯性地采取原先的方法去解决新问题,而不进行别的尝试,会阻碍问题解决.
【分析】
本 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思维定势与问题解决效率关系的掌握情况.有关问题解决的研究发现,思维定势是影响问题解决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思维定势既有可能促进问题 的解决,也有可能阻碍问题的解决,关键取决于导致个体形成思维定势的问题情境与新的问题情境的相似性。当新的问题情境与原有问题情境基本不变时,思维定势 有助于问题解决效率的提高;当新的问题情境与原有问题情境变化很大时,思维定势则会导致问题解决效率的降低,甚至阻碍问题的解决.因此,思维定势阻碍问题 的有效解决只是可能的情形之一,并不是两者关系的全部.
本题难度为0.710,区分度为0.540.
三、简答题
49. 【参考答案要点】
(1)学校内部因素,如指导思想与目标、课程与教学、校园文化、管理、德育的内容、方法与途径、教师与学生、教育评价等.
(2)学校外部因素,如家庭和社会因素等.
【分析】
本 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德育理论与实践的认识与把握程度.设计该题的意义是考查考生是否掌握了教育学的思维方法,是否知道什么是教育影响,以及对教育影响如何去 分类.考生可以有多种分类的方式,但一般会分为内部与外部因素.如影响学校德育实效的因素主要有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学校内部因素,如指导思想与目标(德 育首位与德育无为的矛盾、德育政治化与德育生活化的矛盾、德育万能与德育无能的矛盾、思想统一与价值多无的矛盾等)、课程与教学中的德育(重智轻德现 象)、校园文化、管理、德育的内容、方法与途径、教师与学生、教育评价等;学校外部因素,如社会经济文化的变化(社会转型、价值多元、道德失范、信息社 会、知识经济、全球化)、家庭的变化(独生子女现象)、时代精神的变化(关注人性与正义、关注生命、关注人格、关注尊严、回归生活)等.
本题难度为0.549,区分度为0.606.
50. 【参考答案要点】
(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2)学生因素.
(3)学科发展.
(4)社会要求.
【分析】
本 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课程目标制定依据的认识.影响课程目标制定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是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学生因素、学科发展及社会要求.教育目的与 培养目标制约课程目标的厘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编制的过程.课程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课程目标制定的着眼点是最 近发展区.学科发展制约着课程目标的制定,学科发展水平制约课程内容的选择,学科分类也制约着课程分类,学科发展速度影响课程变革速度.社会经济发展、劳 动力素质的提高要求制约着课程目标,经济的地区差异制约课程目标,文化变迁制约课程目标,文化模式制约课程目标,文化多元、文化整合影响课程目标.
本题难度为0.580,区分度为0.687.
51. 【参考答案要点】
(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以身作则.
(3)爱护学生.
【分析】
本 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孔子教师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孔子有关教师问题的论述是从教师如何注重自身修养和教师如何对待学生两方面展开的,由此也奠定了中国传统 教师思想的基础.考生宜从上述两方面答题,指出孔子主张教师应以“学而不厌”作为为师条件,以“诲人不倦”作为教师的从业道德,以以身作则作为教师对学生 的指导方式,以爱护学生作为促使学生成才的具体保障.要求考生能就上述方面略作展开,如:终身好学、乐学,掌握“温故知新”之类学习方法;毕生事教,对学 生采取来者不拒的方针;重在律己,实行以身示教的感化教育;从爱护、尊重、要求等方面来对待学生,体现教学相长的精神,等等.
本题难度为0.491,区分度为0.717.
52. 【参考答案要点】
历 史背景:1957年苏联卫星升空引发美国朝野震惊,为适应与苏联进行国际竞争的需要,教育改革呼声高涨(国际背景);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质量差招 致社会各界的广泛批评(国内背景).主要内容: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即“新三艺”)的教学;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强调天才教育;增拨大 量教育经费.
【分析】
本 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美国教育发展中比较重要的历史事件——《国防教育法》的颁布的掌握情况.选择此考点基于两种基本的考虑:其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 界进人-个相对和平的历史格局.然而美苏之间在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之间的竞争标志着冷战格局的形成,这—竞争在教育领域内也有突出表现,美国《国防教 育法》的颁布与实施即为表现之一.1957年苏联卫星升空使得美国朝野将美国国防科技的落后归咎于教育的落后,教育改革呼声高涨,这迅即成为美国颁布实施 《国防教育法》的直接国际动因.其二,在美国二战后整体的教育发展历史中,《国防教育法》既显示了美国重视教育的一贯传统,还表明美国政府借助于教育解决 包括国防安全在内的社会问题的教育智慧,更为⒛世纪下半期历次教育改革确定了主题.《国防教育法》的颁布与实施促进了美国教育的发展,提高了美国教育质 量,为美国社会发展培养出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
本题难度为0.425,区分度为0.789.
53. 【参考答案要点】
(1)研究的问题(或问题的提出,或文献综述的目的).
(2)文献检索范围与方法.
(3)文献研究的结果和结论(或相关主题的内容概括及评论).
(4)参考文献(或主要文献目录).
54. 【参考答案要点】
(1)历史(或偶然事件).
(2)成熟.
(3)测验(或测验效应,或练习效应).
(4)统计回归.
(5)工具(或测量的手段与技术).
(6)施测者偏好.
(7)被试选择(或被试特征).
(8)被试缺失.
(9)选择与成熟的交互影响.
【分析】
本 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实验研究效度的掌握情况.教育实验效度是影响教育实验质量的重要指标,教育实验效度分为外在效度和内在效度.影响教育实验效度的因素 多种多样,掌握影响教育实验效度的因素是从深层次了解教育实验内在特点的切人点.影响教育实验的效度的主要因素大致可分为上述参考答案要点中所列的9个方 面,考生只要从其中的5个方面回答,就说明考生基本掌握了教育实验内在效度的主要内容.如果从教育实验内在效度的内在属性出发,说明考生对教育实验效度也 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可以酌情给分.
本题难度为0,350,区分度为0.615.分析难度值稍低的原因是该题映射的知识点属于较具体的层次,容易被考生忽略.
四、分析论述题
55. 【参考答案要点】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内涵是:(1)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过什么生活就受什么教育;(2)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用生活来教育;(3)教育是为了改进生活.
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内涵是:(1)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种形式;(2)学校生活要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吻合;(3)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吻合.
两 者比较:(1)共同之处在于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2)不同之处在于,理论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影响不同;对“生活”的理解不同,陶行知 强调的是现实社会生活,杜威强调的是体现社会精神的学校生活和儿童生活:对教育的理解不同,陶行知强调的是社会意义上的教育,杜威强调的是学校教育.
【分析】
本 题是—道中外教育史的综合题,其内容也涉及教育学原理,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内涵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进行恰当的分析、比较的能力.杜威的教 育思想代表着西方教育思想由近代向现代的转变,其特点是对传统的某些变革;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也代表着中国现代教育思想对中国旧有教育传统和学习西方近代教 育业已形成的教育传统的某些变革.强调对传统的反思、批判、重建,对时代社会发展的应对,对现实生活的适应,由此对当时和后世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重大而 久远的影响,所有这些是两者的共同点和价值所在.从思想渊源上分析,陶行知留学美国,其思想显著受到杜威思想的影响,甚至可以认为是杜威及其所代表的西方 “新教育”运动在中国的延伸.所以,选择中外教育史上的这两位教育家进行比较研究,很有代表性,不仅很恰当,而且有必要.事实上,对此问题学术界也一直有 讨论.设计此题,用意在于:引导人们关注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教育家及其思想理论贡献;引导人们在教学和学习中努力将不同学科的相关内容加以融会贯通,懂得 现今的教育理沦是融合中外古今的思想资源而积淀成的,做到开阔视野,深化思想.
陶 行知“生活即教育”和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共同点是都强调学校和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不同之处的根源在于:理论提出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影响不同.杜威所处 的社会现状是:资本主义社会已经高度发展,而美国*是有着崇尚个性、强调实用的文化,西方近代以来所形成的受机器大生产体制影响的强调划一的教育模式已存 在问题,由此决定了他对教育的新理解和新设想.陶行知所处的社会现状是:一方面,由于中国社会处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中,经济和政治水平低下,中国 广大民众缺少教育机会.另—方面,中国学习西方半个世纪,所建设的新教育却又存在脱离社会生活发展、脱离儿童发展的缺陷,由此决定了他在吸收包括杜威在内 的西方当代教育思想,并加以改造,而提出面对中国实际的主张.他们两人的其他教育思想就由这一基本点推演而来.这也成为进行比较的出发点.由于此题的比较 分析部分有一定难度,为降低难度,在设计评分参考时用2/3的分值要求答出工人思想的基本内涵,用[/3的分值要求进行比较分析.
本题难度为0.488,区分度为0,748.考生对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和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本内涵一般能够做出较好的回答,但对二者的比较与分析则缺乏广度与深度,抽象与提炼的能力还不够.
56. 【参考答案要点】
(l)这段文字所蕴涵的是终身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在时间上贯穿人的—生,在空间上拓展到全社会。
(2)现代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对教育的挑战,如:社会变革的加速、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带来的社会信息化、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进步等对教育的挑战;人口增长及人的寿命的延长、人们拥有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个人需要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等对教育的挑战.
(3)应对挑战的教育变革
①教育观念的改变.树立大教育观,同等重视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
②教育体系的改变: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教育贯穿人的一生。
③教育目标的改变:培养和提升人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设学习化社会,为所有人提供合适的教育。
④教育方式的改变:实施多样化的教育,促进学习者更加主动地学习。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经典教育文献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教育现实的分析思考能力及对教育实践的对策建议能力。
文 字材料选自雅克•德洛尔于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题为《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的一段.雅克•德洛尔(Jacques Dolors),法国学者,当代教育家,曾任法国财经部长、欧洲委员会主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报告的内容涵盖了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方 面,并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上提出了迎接挑战的对策建议.其内容丰富、新颖、深刻,堪称是里程碑性的教育文献,实属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关心教育事业的人们所 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本题选自第四章《教育的四个支柱》.终身教育建立在四个支柱基础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为此,教育不应忽 视人的任何一种潜力:记忆力、推理能力、美感、体力和交往能力等.正规教育系统不顾其他学习形式,越来越强调获取知识,而现在十分重要的是应把教育作为一 个整体来加以设计.这种看法应该在制定教学计划和确定新的教育政策方面给当下及未来的教育改革以启示和指导.考查重心分为三个层次,首先,考查考生能否准 确概括出这段文字所蕴涵的是终身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思潮,也是当代教育实践的重要方向,在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和推进中国教育改革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其次,考查考生能否分析出现代社会与个人成长对教育提出了什么样的挑战,如社会变革的加速或社会转型的深 入,科技发展与进步带来的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或社会信息化,人口增长及人的寿命的延长,闲暇时间的增多与闲暇方式的改变,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变革等.再者, 考查考生能否正确地提出应对挑战的教育变革有哪些,即考查考生是否知道从观念、制度、方法、途径等全方位思考教育问题.
本题难度为0.513,区分度为0.720.
57.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I. 【参考答案要点】
(1)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及其结果有寻找原因的倾向,个体解释自己行为结果时的归因是复杂而多维度的,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个体今后的学习动机.
(2)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等因素.这些因素又.可以分别纳入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等三个维度之中.
(3)成败归因的内外源维度影响个体对成败的情绪体验;成败归因的稳定性维度影响个体对未来成败的预期;成败归因的可控性维度影响个体今后努力学习的行为.
(4)在教学实际中,学生往往将学业失败归因为能力不足,从而产生习得无助感,造成学习动机降低.教师在归因训练过程中,对于那些学业失败的学生,应引导其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不足;同时,也应对学生的努力给予反馈,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收获、体验到自己努力的有效性.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学习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它要求考生陈述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的主要内容,阐述不同的归困难度对个体学习动机的不同影响,并据此提出激发学习动机的“积极归因训练”这一措施.
本题难度为0.513,区分度为0.510.
Ⅱ. 【参考答案要点】
(1)三种研究思路优劣
①称书包重量可以收集关于学生课业负担的客观的数量化证据,但如果不同时考察书包的内容,就会使研究显得简单化而失之武断.
②课堂观察可以发现学生是否出现生理和心理疲劳,但无法完全了解作业负担等情况,并且课堂观察的样本数少,难以了解全地区学生课业负担概况.
③问卷调查效率高,可以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有关学生课业负担的数据,但获得的信息单一、表面化.
(2)研究设想
【分析】
本 题旨在考查考生以教育研究方法的特点人手,综合分析和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这一问题是基于近年来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以开展的各种研究活动为分 析对象,试图考查考生对教育研究中常用方法的优缺点及其使用范围的掌握情况,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研究设想.考生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做答:(1)比 较三种研究思路优劣;(2)研究,设想.在比较三种研究思路优劣中,应分别回答三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并根据试题情境适当展开.
在研究设想中,关键在于能否根据题意提出需要增加访谈调查方法.因此,只要考生能提出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访谈调查结合的研究设想,就说明考生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在此基础上能展开说明理由,且言之有理者,说明考生已初步具备综合分析和解决该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为0.593,区分度为0.510.
小儿推拿保健师
¥3980起
立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