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女性,l8岁,发热鼻出血,皮肤紫癜2周,舌尖可见血泡,双下肢可见瘀斑,浅表淋巴结及肝脾未及,胸骨压痛阴性,血红蛋白52g/L,白细胞2.0×109/L,分类中性0.24,淋巴O.75,嗜碱粒0.01,血小板22×109/L,网织红细胞0.001,胸部x线片示右下肺炎
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脾功能亢进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淋巴瘤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多发性骨髓瘤
答案是b 请问为什么不能是d?要知道这是一道A3型题目,错一道后面全错,急啊
【回答】答复:您好!
再障与慢粒较易鉴别,建议掌握此部分知识,以提高鉴别诊断能力:
首先请您参考慢粒的实验室检查表现:
1.血象
慢性期,外周血白细胞数明显增高,可达(10—200)×109/L或更高,外周血涂片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可见各阶段粒细胞,以中幼粒、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居多,原始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小于5%,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减低或呈阴性反应。疾病早期血小板多在正常水平,部分病人血小板增多。部分患者外周血中出现晚幼红细胞。
2.骨髓
骨髓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红系、髓系和巨核细胞普遍增生,以髓系细胞为主,粒:红比例可增至l0一20:1,中性中幼、晚幼及杆状核粒细胞明显增多。原粒细胞不超过10%。
嗜酸、嗜碱粒细胞比例增高。红系细胞相对减少。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晚期减少。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减低或呈阴性反应。治疗有效时NAP活性可增高,疾病复发时又下降,合并细菌性感染时可稍升高。骨髓易发生干抽现象。骨髓活检示各系细胞增生旺盛、网硬蛋白增加。有不同程度的骨髓纤维化。
3 .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改变
染色体核型分析、分带技术、染色体原位杂交术以及基因检查是肯定诊断的依据。90%以上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中期分裂细胞中出现Ph 1染色体,即t(9;22)(q34;qll)。
4.血液生化
血清及尿中尿酸浓度增高,血清乳酸脱氢酶和溶菌酶增高。
再障的血象表现:
1.血象特点
是全血细胞减少(pancytopenia),而三系细胞减少程度不一。少数患者可呈二系细胞减少,但无血小板减少时再障的诊断宜慎重。网织红细胞计数降低。贫血一般为正细胞正色素性,但也可为大细胞性。
2.骨髓象
包括穿刺涂片和活检。穿刺涂片的特点是脂肪滴增多,骨髓颗粒减少。多部位穿刺涂片增生不良,三系造血有核细胞均减少,早期细胞少见,无明显病态造血现象,非造血细胞成分如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和网状细胞增多。非重型病例骨髓中仍可残存造血增生灶。该部位穿刺涂片可见有核细胞增生良好,但恒有巨核细胞减少。在判断造血功能上,骨髓活检优于骨髓穿刺,主要特点是骨髓脂肪变,三系造血细胞和有效造血面积均减少(<25%)。
3.其他检查
主要用于不典型病例的诊断。①骨髓核素扫描:选用不同放射性核素,可直接或间接判断骨髓的整体造血功能;②体外造血祖细胞培养:细胞集落明显减少或缺如;③T细胞亚群:部分患者CD4+/CD8+比例倒置;④其他: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血液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升高等。
针对此题中患者,其血象表明全血细胞均减少,结合临床表现,即可诊断为再障。故选择答案D。
★问题所属科目:临床执业医师---内科学(含传染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