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心理护理 > 正文

孕妇心理状态评估及心理护理

1.心理特征

(1)抑郁

孕妇家庭不和,经济条件差,病情几度反复,容易出现该症状。常表现为情绪低落,缺乏兴趣,极度自我克制,对自己的心理状态不愿意表达。

(2)焦虑

孕妇由于对生产的方法和过程不是十分了解,对预后十分担心,因而产生焦虑和恐惧的心理,表现为紧张、焦虑、害怕等,常伴有头晕、心悸、出汗、呼吸困难等症状。该症状在年轻初产妇中比较常见。

(3)疑心重

孕妇对身体状况的诊断和相关检查结果产生怀疑,对顺利分娩的信心不足,多以文化层次较高的孕妇居多,该类孕妇通常比较敏感,甚至会出现神经质的症状,担心自己不能够顺利分娩,该类孕妇以高龄产妇居多。

2.护理

(1)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应尽可能多的对孕妇进行巡查,与孕妇主动热情地谈心,对她们的心理状态与思想负担进行充分的了解,对其心理调查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尽快取得孕妇信任,这样能够获得一些孕妇过去从未透露过的心理资料信息。

(2)保持患者情绪良好

以诚恳和关切的态度与孕妇进行接触,对精神因素在成产过程中的重要性向其讲解,说明情绪对生产的影响,情绪不好会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障碍,从而影响胎儿和孕妇自身健康,鼓励孕妇自主调整情绪,以便顺利生产。

(3)给予必要心理支持

应使孕妇知道,无论怀孕期间的一些不良症状是如何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因素对目前该症状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进行多方面的评估与综合治疗是十分必要的,并举症状相同或相似的孕妇治愈康复的案例,使有不良症状的患者顺利生产的信心得到增强。

(4)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保持病房及周围环境的整洁、安静、舒适,如为孕妇开放专门的娱乐室,准备多种娱乐报刊供患者阅读,并有专人负责更换。鼓励孕妇尽可能多的进行听音乐、聊天、练气功等娱乐活动,使孕妇的注意力转移,以达到最终的调节心理的目的。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