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心理护理 > 正文

心理护理:心理社会因素与皮肤瘙痒

一般认为,皮肤瘙痒的发生可能与体内的某些化学物质的浓度有关,如体内组织胺、蛋白酶等递质的异常释放都可引起皮肤的变化,产生皮肤的瘙痒和各种症状。但除生物学因素和理化因素外,心理社会因素也是导致皮肤瘙痒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虽然不是所有的皮肤疾病的发病都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但每一种皮肤疾病与心理因素有着或多或少,直接的或间接的联系,有的可能是其直接的诱因,有的则可能会影响疾病的变化。

人类情绪的各种变化,可引起皮肤的瘙痒。但与皮肤瘙痒最相关的情绪活动还是焦虑和被压抑的愤怒。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这些情绪不仅会使已有的瘙痒感加剧,而且还可以在一个没有皮肤疾病或皮肤瘙痒的人身上引起瘙痒。没有躯体性或物质性原因,而由心理刺激引起的瘙痒,称为“心因性瘙痒”。心理动力学者认为,心因性瘙痒者的共同特点是对爱有过分的要求,当这种要求不能获得满足时,就容易产生愤怒或焦虑的情绪。如果这些情绪受到压抑,不能公开地表露出来,就会转向自身,从而导致皮肤的瘙痒。

人格特征与皮肤的瘙痒也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认为具有特质性焦虑人格特征者在心理刺激下很容易产生瘙痒。

心理应激、精神紧张和焦虑等心理活动的变化可大大降低个体痒感阈限和对痒的耐受阈限,使对痒的刺激变的较为敏感。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