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成分】
白芥子主含白芥子甙(sinalbin)约2.5%;另含脂肪油20%~26%, 以及芥子酶、芥子碱(sinapine), 尚含4-羟基苯甲酰胆碱(4-hydroxybenzoylcholine)
及4-羟基苯甲胺(4-hydroxybenzylamine).黄芥子主含芥子甙(sinigrin)约3%, 并合少量芥子酶(myrosin)、芥子酸(sinapic acid)及芥子碱(sinapine)等.另含脂肪油约30%~37%, 油中主要为芥子酸(erucic acid)及花生酸(arachidic acid)的甘油酯, 少量为亚麻酸(linolenic acid)的甘油酯.另谓芥子中含有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约0.5g, 置硬质试管中, 加固体氢氧化钾一小块, 试管口悬挂醋酸铅试纸一条, 密塞, 燃烧试管底部, 药材粉末分解产生硫化氢气体, 可使试纸变黑色.(异硫氰酸酪类反应)成分分析研究进展:略
【药理作用】
芥子泥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可引起皮肤潮红、疼痛、充血等, 时间稍久则产生水泡, 其刺激作用与芥子甙水解产生异硫氰酸烯丙酯(挥发性油)有关.
内服可作刺激性祛痰药, 并治疗腹痛, 过量可致胃肠道炎症.1:3水浸剂试管稀释法, 对堇色毛癣菌、许兰黄癣菌等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