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饮者部分会出现排便功能增强(不是水泻)现象。因牛蒡有辅助降三高作用,有低血压、低血糖、低血脂的功效,请间歇饮用。孕妇和婴儿为特殊人群,建议不饮用(因牛蒡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女性月经期间不要饮用。
精加工介绍
1.牛蒡茶工艺流程:原料→陈化→清洗→去皮→护色→吹风切片→二次护色→吹风→烘烤→出炉→粉碎→检验→包装→成品。
牛蒡茶在日本作为高档保健食品消费十分盛行,具有降低血压、健脾和胃、补肾壮阳之功效,对肾虚体弱者有较好的补益作用;它能清除人体内尿酸等代谢垃圾,有防癌、抗癌和美容等作用;对高血脂、糖尿病、便秘、类风湿、性功能减退和肥胖症等病症有一定疗效,经常饮用牛蒡茶对增强人们的体质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牛蒡罐头
工艺流程:原料→清洗→去皮→护色→切分→烫漂→装罐→排气→密封→杀菌→保温→检验。
3.牛蒡酱工艺流程:原料→清洗→去皮→切片→烫漂→打浆→浓缩→装罐→封口→冷却。
4.牛蒡晶
工艺流程:原料→清洗→去皮→破碎→浓缩牛蒡汁→合料→成型→烘干→过筛→包装。
5.速冻牛蒡
工艺流程:原料选择→清洗→刨皮→切丝→护色→烫漂→冷却→沥水→速冻→包装→冷藏。
深加工介绍
1.菊糖的提取牛蒡根中菊糖含量较高。菊糖活性广泛,对控制尿糖有一定的辅助疗效,可作为防治肿瘤、冠心病、糖尿病、结肠癌、便秘等的保健食品配料和天然药物;还有可能作为植物抗病诱导子,激活植物的防卫免疫系统,抵御病虫害,可以用来开发新型的无毒、无公害的生防制剂。郝林华等对牛蒡菊糖的制备方法研究如下:牛蒡根洗净、晾干、切片,然后经干燥、机械粉碎、过筛,制得牛蒡根干粉,分次热水浸提并分次过滤,合并提取液。将提取液除去小分子杂质后脱色处理,减压浓缩;将浓缩液脱蛋白,离心除去滤渣;所收集的滤液进行乙醇沉析、离心,收集滤饼;用无水乙醇、丙酮反复洗涤;真空干燥、制粉得牛蒡菊糖成品。
2.挥发油的提取
牛蒡子干燥后粉碎,水蒸气蒸馏,然后用有机溶剂萃取,干燥后过滤,得到挥发油。罗永明等用GC-MS从牛蒡子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了66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0.8%,其中R和S-胡薄荷酮含量较高。
3.木脂素的提取
牛蒡子干燥后粉碎,用石油醚或乙醚于索氏提取器中脱脂后,有机溶剂浸泡、萃取、过滤得到木脂素提取物。Omaki,Ichihara和Yamanouchi等先后从牛蒡子中分离到12个2,3-二苄基丁内酯木脂素,木脂素能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对血小板的结合作用。
4.多酚的提取
牛蒡根洗净切片,有机溶剂、组织捣碎,过滤,蒸发除去有机溶剂,提取物高压灭菌,分光光度法测定多酚含量。多酚类物质如咖啡酸、绿原酸等具有抗癌抗突变作用。
药理作用
1.对肾病变的作用:取5周龄的Wistar系雄性大鼠腹腔注射10mg/kg的氨基核苷(PA),每10天次,连续6天;引起肾病变后反复给予牛蒡甙及甙元。结果表明,牛蒡甙可抑制尿蛋白排泄增加,并能改善血清生化指标,显示抗肾病变作用。但甙元腹腔注射无作用,但经口服给药则显未效果。
2.抗菌作用:牛蒡子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星形奴兴氏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3.其它作用:牛蒡提取物能显著而持久地降低大鼠血糖,对离体家兔子宫及肠管呈抑制作用。牛蒡甙能引起蛙、小鼠及兔的强直性惊厥,对蛙下肢及兔耳管呈扩张作用,牛蒡甙元有抗癌活性。
中药化学成分
果实含牛蒡甙(arctiin),水解生成牛蒡甙元(arctigenin)及葡萄糖(glucose)[1]。又含罗汉松脂酚(matairesinol)[1],络石甙元(trachelogenin)[2],倍半木质素(sesquiligenan)AL-D及 AL-F[1]。种子含牛蒡甙[3],牛蒡酚(lap-paol)A、B[4]、C、D、E[5]、F、H[6]。又含脂肪油,其中脂肪酸成分有:花生酸(arachic acid),硬脂酸(stera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和亚油酸(linoleic acid)[7]。
临床研究
①治疗习惯性便秘,治疗组以生牛蒡子(捣碎)15g,开水500ml,冲泡20min后代茶服饮,1日3次,对照组以上法冲泡便自通1袋,1日3次,10天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大便由治疗前平均4.6天下降为1.9天。对照组总有效率87.5%,大便由治疗前平均4.5天下降为1.92天,无显著差异。但治疗组复发为11.1%,而对照组复发为22.9%,有显著性差异(中医杂志,1997,38(12):709)。②炒牛蒡子200g,研末去皮,每日3次,内服,每次3~5g,治疗扁平疣14例均获痊愈(四川中医,1999,17(9):32)。③采用脑脂平口服液(大黄6g,水蛭6g,牛蒡子10g),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疗程1个月,治疗高脂血症,有效(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6(4):296)。此外,牛蒡子还可用治肾性蛋白尿、急性肾小球肾炎、淋菌性尿道炎、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百日咳、三叉神经痛、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银屑病等病。
药用介绍
【药材】根呈纺锤状,肉质而直,皮部黑褐色,有皱纹,内呈黄白色;味微苦而性粘。
【采集】10月间采挖2年以上的根,洗净晒干。
【性味】辛,苦,寒。
①《纲目》:"苦,寒,无毒。"
②《分类草药性》:"味甜,性刚。"
③《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苦涩,无毒。"
【归经】《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功用主治】祛风热,消肿毒。治风毒面肿,头晕,咽喉热肿,齿痛,咳嗽,消渴,痈疽疮疥。
①《别录》:"根、茎疗伤寒寒热,汗出中风、面肿,消渴,热中,逐水。"
②《药性论》:"根,细切如豆,面拌作饭食之,消胀壅。又能拓一切肿毒,用根、叶少许盐花捣。"
③《唐本草》:"主牙齿疼痛,劳疟,脚缓弱,风毒,痈疽,咳嗽伤肺,肺壅;疝瘕,积血。主诸风,症瘕,冷气。"
④《本草拾遗》:"浸酒去风,又主恶疮。"
⑤《分类草药性》:"治头晕,风热,眼昏云翳,耳鸣,耳聋,腰痛,外治脱肛。"
⑥《贵州民间方药集》:"治伤暑。"
⑦《四川中药志》:"治疥疮。"
⑧《药品化义》:“牛蒡子能升能降,力解热毒。味苦能清火,带辛能疏风。主治上不风痰,面目浮肿。凡肺经郁火,肺经风热,悉宜用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或捣汁。外用:捣敷、熬膏涂贴或煎水洗
【选方】①治热攻心,烦躁恍惚:牛蒡根捣汁一升,食后分为三服。(《食医心镜》)
②治头面忽肿,热毒风内攻,或手足头面赤肿,触着痛:牛蒡子根洗净烂研,酒煎成膏,摊在纸上,贴肿毒,仍热酒调下,一服肿止痛减。(《斗门方》)
③治反花疮,并治积年诸疮:牛蒡根热捣,和腊月猪脂封上。(《千金方》)
④治喉中热肿:鼠粘根(切)一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四服。忌蒜、面。(《延年方》)
⑤治头晕痛:牛蒡子根四两,老人头(酒洗)一两,熬水服。(《重庆草药》)
⑥治热毒牙痛,齿龈肿痛不可忍:牛蒡根一斤,捣汁,入盐花一钱,银器中熬成膏,每用涂齿龈上,重者不过二、三度。(《圣惠方》)
⑦治痔疮:牛蒡子根、漏芦根,嫩猪大肠服。(《重庆草药》)
⑧治瘿:鼠粘草根汤洗,细切除皮者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温三服,服相去如人行四、五里一服,宜服六剂。(《救急方》)
⑨治耳卒肿:牛蒡根净洗细切,捣绞取汁一升,于银锅中熬成膏,涂于肿上。(《圣惠方》)
⑩治虚弱脚软无力:牛蒡子根炖鸡、炖肉服。(《重庆草药》)
咽喉肿病 (咽峡炎、扁挑体炎):牛蒡子6克,桔梗、甘草各3克,水煎去渣,频频含咽。
妇人乳痈、肿痛:牛蒡子6克,炒研细末,踌香1厘,共研匀,一日2次,温黄酒送服。
小儿麻疹透发不快:牛蒡根适量煮汤饮服,有解毒利尿、防止并发肺炎之效。
急性中耳炎:鲜牛蒡根捣烂榨汁滴耳,一日数次。
一切痈疽疮疖:牛蒡根或叶汁涂敷,一日数次。
胃痉挛痛:鲜根捣烂绞汁,温饮半杯,一日2一3次。
鲜牛蒡根煮食,对胃癌、宫颈癌等有一定抗癌作用。老年血管硬化,预防中风:牛蒡根适量煮粥食,中风后半身不遂,服食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