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散结,化瘀。治咽喉肿痛,瘰疬,痈疽,疮肿,产后瘀滞。
①《岭南采药录》:治瘰疬结核、痨伤,和猪肉煮食。
②《河南中药手册》:败毒。治产后血闷攻心。
③《中药材手册》:行血,解百毒,消肿,下石淋。治痈疽,产难,胞衣不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外用:捣敷或捣汁
涂。
附方:
①治咽喉肿痛:光慈姑五钱,水煎服。
②治无名肿毒:光慈姑,捣敷。
③治脸上起小疔疮:光慈姑,磨汁搽。(选方出《湖南药物志》)
④治疗痈疽恶疮 汤、火、蛇、虫、犬、兽所伤 时行瘟疫 山岚瘴气 喉闭喉风 久病劳瘵;解菌蕈菰子、砒石毒药 死牛、马、河豚鱼毒: 文蛤(捶破 洗 焙 末)三两 山慈菇(去皮净 末)二两 麝香(另研)三分 千金子(去壳 研 去油取霜)一两 红牙大戟(去芦 焙干 末)一两半.用糯米煮浓饮为丸 分为四十粒.每服一粒 用井花水或薄荷汤磨服 利一、二次 用粥止之.(《外科精要》玉枢丹) ⑤治疗痈疽疔肿、恶疮及黄疸: 慈菇(连根)、苍耳子等份.捣烂 以好酒一盅 滤汁温服.或干之为末 每酒服三钱.(《乾坤生意》
备注:此外,尚有同属植物伊犁山慈姑,地下鳞茎球形,外包多层棕褐色膜质鳞片;地上茎直立,不分枝。叶2~3片基生,狭长披针形,平行脉,全缘,基部下延抱茎。花顶生,钟状,黄色,6瓣。蒴果长圆形,有三棱。分布新疆,亦作光慈姑用。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