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应用
催吐,祛腐,解毒;治风痰壅塞,喉痹,癫痫,牙疳,口疮,烂弦风眼,痔疮,肿毒。
①《本经》:主明目,目痛,金疮,诸痫痉,女子阴蚀痛,石淋,寒热,崩中下血,诸邪毒气。
②《别录》:散症积、咳逆上气及鼠瘘恶疮。
③《药性论》:破热毒。
④《唐本草》:主下血赤白,面黄,女子脏寒。
⑤《日华字本草》:治蚛牙,鼻内息肉。
⑥《本草图经》:吐风痰。
⑦《本草蒙筌》:治喉蛾毒。
⑧《本草汇言》:消喉痹,疗齿疳龈烂。
⑨《玉楸药解》:治脚疽、痔瘘、杨梅、金疮、白癜,一切肿痛,带下、崩中,上气,眼疼弦烂,疯狗咬伤,百虫入耳,腋下狐臭。
⑩《医林纂要》:行肝风,泻肝火,敛肺气,清肺邪,亦兼补心,软坚去毒。
临床应用
1.麝香矾雄散(《杨氏家藏方》)治大人小儿,牙齿动摇,龈腭宣露,骨槽风露,宣蚀溃烂,不能入食者:胆矾、雄黄、麝香(另研)、龙骨各3g。同研令极细。每用一字,以鹅毛蘸药,扫患处,每日1-2次;若小儿走马疳,先泡青盐汤洗净,后用新棉,拭干掺药。方中胆矾外用解毒,收涩,为君药。
2.含化丸(《外科正宗》)治梅核气:胆矾、硼砂、明矾、牙皂、雄黄各3g。为末,红枣煮烂,取肉为丸,芡实大。空心含化1丸。方中胆矾内服涌吐风痰,为君药。
3.吹喉散(《增补万病回春》)治咽喉肿痛,及喉舌垂下肿痛:胆矾、白矾、朴硝、冰片、山豆根、朱砂。先将鸡盹内皮烘燥,与上药为细末,吹喉。方中胆矾外用解毒,收涩,为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