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动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0.6--1.5m。块根常2个并连,纺锤形或倒卵形,外皮黑褐色;栽培品侧根甚肥大,径达5厘米。茎直立或稍倾斜,叶互生,草质,五角形,长6--11厘米,宽9--15厘米,3全裂,中裂片菱状楔形,急尖,近羽状分裂,侧裂片不等2裂,各裂片边缘有粗齿或缺刻。总状花序狭长,密生反曲柔毛;萼片5,宽约2厘米,蓝紫色,上萼片高盔形,高2--2.6厘米,侧萼片长1.5--2厘米;花瓣2,无毛,有长爪,距长1--2.5毫米;雄蕊多数;心皮3--5,离生。吉类果长约2厘米。花期6--7月份,果期7--8月份。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北至秦岭和山东省东部,南至广西省北部。生于山地草坡或灌丛中;多载培。
〖药材产地〗
主要栽培于四川省,销全国,并出口。湖北省、湖南省、陕西省、云南省等地亦有栽培。
〖栽培〗
喜温和湿润的环境,怕高温水涝;宜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地势略高的砂壤土上种植,忌连作。用块根繁殖,于11月份上旬至12月份中旬将收获留种的小附子作种,按行株距30厘米×17厘米穴栽,每穴1个,深约7厘米,每亩用种量80--130公斤;也可砂藏于次年3--4月份栽种。栽前精耕细作,施足基肥,出苗后松土、除草,苗高13--17厘米时进行修根,留足基肥,出苗后松土、除草,苗高13--17厘米时进行修根,留下主根及两边各1个侧生块根(附子) ,修后培土追肥;5月份上旬第二次修根,削除茎基部密生的小根,并于行间开沟施腐熟堆肥或厩肥。修根后新块根膨大迅速,需再追施一次厩肥或人畜粪水。为避免徒长,在株高50厘米时将顶芽摘除,并随时除去腋芽。田间应经常保持适当的湿润。病害较多,主要有白绢病,可用50%多菌灵粉剂1000倍液淋灌;叶斑病与霜霉病,均用65%代森锌粉剂400倍液喷射;根腐病。可用50%退菌特粉剂和石灰、尿素混合后淋灌。虫害有蛀心虫、银纹夜蛾,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蚜虫及叶蝉,需用40%乐果乳油100倍液防治。栽培研究进展:略
〖采收加工〗
6月份下旬至8月份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须根及泥土,洗净,晒干。或放缸内用热水泡12小时后捞出,拌上草木灰,白天摊晒,夜里堆放,反复多次,直至晒干。
〖药材炮制〗
1.生川乌取原药材,拣净杂质,洗净灰屑,晒干,用时捣碎。
2.制川乌 取净川乌.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4--6小时,或蒸6--8小时,至取大个及实心者切开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炮制研究进展:略
〖药材贮藏〗
置通风干燥出,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