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多发生于剂量超过每日100mg/m2时,血小板减少相对较轻。骨髓抑制一般在3周左右达高峰,4~6周恢复。
(2) 胃肠道反应:最常见,且明显,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
一般静脉注射1~2小时后发生,持续4~6小时或更长,停药后3~5日消失,但也有少数病人持续1周以上。
(3) 肾脏毒性:是最常见又严重的毒性反应,也是剂量限制毒性,重复用药可加剧肾毒性。主要损害肾近曲小管,使细胞空泡化、上皮脱落、管腔扩张,出现透明管型,血中尿酸过多,常发生于给药后7~14日之间。DDP肾小管的损伤在一般剂量下多为可逆性的;但剂量过大或用药过频,可导致药物在体内的蓄积,使肾小管损伤为不可逆的,产生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4) 神经毒性:与总量有关,大剂量及反复用药时明显,损伤耳柯替口器的毛细胞,引起高频失听,在一些患者表现的头昏、耳鸣、耳聋、高频听力丧失;少数人表现为球后神经炎、感觉异常,味觉丧失。
(5) 过敏反应:在用药后数分钟可出现颜面水肿、喘气、心动过速、低血压、非特异性丘疹类麻疹。
(6) 电解质紊乱:低血镁较为常见,低血钙亦较常见,二者同时出现时则发生手足抽搐。
(7) 其他反应:少数患者出现心电图ST-T改变,肝功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