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类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医学百科类 > 中药 > 正文

扁蓄临床应用

扁蓄

中医方

 1.治疗腮腺炎:取鲜扁蓄30g,洗净后切细捣烂,加入适量生石灰水,再调入蛋清,涂敷患处。(《中药精华》第107页)

2.治疗牙痛;取扁蓄50~100g(鲜品不拘多少)水煎,分2次服。(《陕西中医》1986;7(11):28)

3.治疗鞘膜积液:扁蓄30g,生苡仁30g,水煎服,日1剂。7天为1疗程。(《浙江中医杂志》1982;(8):373)

4.热黄疸疾。用匾蓄放豉汁中,下五味,煮羹汤吃。

5.霍乱吐得。用匾蓄放豉汁中,下五圳,煮羹汤吃。

6.蛔虫病。用匾蓄十斤,锉细,加水一石煎至一斗。去渣,再次煎浓。头天晚上禁食,次日空心服一升,虫即可打下。

7.痔发肿病。用匾蓄捣烂取汁服一升。不效可再服。另取匾蓄汁和面作饼,一天吃三次。

8.恶疮痂痒。用匾蓄捣烂封患处,痂落病愈

医书方

1.《本经》:主浸淫,疥瘙疽痔,杀三虫。

2.《别录》:疗女子阴蚀。

3.陶弘景:煮汁与小儿饮,疗蛔虫有验。

4.《药性论》:主丹石毒发冲目肿痛,又敷热肿效。

5.《滇南本草》:利小便。治五淋白浊,热淋,瘀精涩闭关窍,并治妇人气郁,胃中湿热,或白带之症。

6.《纲目》:治霍乱,黄疸,利小便。7.《贵州民间方药集》:治小儿疳积,消臌胀。

8.《江西中药》:治肛门作痒由于湿热者。细捣烂,加1-3天可获痊愈。

9.治疗细菌性痢疾取干扁蓄制成糖浆剂,每毫升含生药1克、每次50毫升,日眼2~3次。治疗108例,治愈104例,进步4例。平均退热时间为1天,腹痛消失为4天,腹泻停止、大便恢复正常为5天,服药期间无不良反应。或用新鲜扁蓄全株4~6两(干的2~4两),制成煎剂一次顿服,早、晚饭后各服1次。治疗25例,全部治愈。

10.治疗腮腺炎取鲜扁蓄1两洗净后切细捣烂,加入适量生石灰水,再调入蛋清,涂敷患处。据20余例观察,一般敷药4小时后即可使体温下降,最长12小时。多数患者1~3天可获痊愈。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正副高主任医师助考之星

助考之星题库软件

21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