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类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医学百科类 > 药理学 > 正文

小蓟基本信息

小蓟

拼音名:Xiaoji

英文名:HERBA CIRSII 简介【别名】

野红花、小刺盖、刺菜。猫蓟、青刺蓟、千针草、刺蓟菜、刺儿菜、青青菜、萋萋菜、枪刀菜、野红花、刺角菜、刺角芽、木刺艾、刺杆菜、刺刺芽、刺杀草、荠荠毛、小恶鸡婆、刺萝卜、小蓟姆、刺儿草、牛戳刺、刺尖头草、小刺盖、 萋萋芽(安徽北部等地方叫法)

【来源】

为菊科植物刺儿菜Cephalanoplos segetum (Bunge) Kitam.的地上部分。

【采制】

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5~50cm,具匍匐根茎。茎直立,有纵槽,幼茎被白色蛛丝状毛。叶互生,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7~10cm,宽1.5~2.5cm,先端钝,边缘齿裂,有不等长的针刺,两面均被蛛丝状绵毛。头状花序顶生,雌雄异株;总苞钟状,总苞片5~6层,雄花序总苞长1.8cm,雌花序总苞长约2.3cm;花管状,淡紫色,雄花花冠长1.7~2cm,雌花冠长约2.6cm。瘦果椭圆形或长卵形,具纵棱,冠毛羽状。花期5~6月,果期5~7月。

【性状】 该品茎呈圆柱形,有的上部分枝,长5~30cm, 直径0.2~0.5cm;表面灰绿色或带紫色,具纵棱及白色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无柄或有短小蓟幼苗柄;叶片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12cm,宽0.5~3cm;全缘或微齿裂至羽状深裂,齿尖具针刺;上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具白色柔毛。头状花序单个或数个顶生;总苞钟状,苞片5~8层,黄绿色;花紫红色。气微,味微苦。

【鉴别】 该品叶的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表面角质纹理明显;下表皮细胞壁波状变曲,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及非腺毛。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非腺毛3~10余细胞,顶端细胞甚细长呈鞭状,皱缩扭曲。叶肉细胞中含草酸钙结晶,多呈针簇状。

【炮制】 小蓟 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小蓟小蓟炭 取净小蓟段,照炒炭法(附录Ⅱ D)炒至黑褐色。

【性味与归经】 甘、苦,凉。归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 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用法与用量】 4.5~9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科属分类:菊科

拉丁文名:Herba Cirsii Setosi

药(毒)理学:大鼠每天给煎剂80g/kg灌胃,连续2周,并无明显毒性,肝、肾组织检查无特殊病理变化。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河旁或荒地、田间。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生物碱、黄酮、三萜以及简单酚酸。其中止血活性成分有刺槐素-7-鼠李糖苷、芸香苷、咖啡酸、绿原酸、原儿茶醛以及蒲公英甾醇等。

2.药理作用:该品能收缩血管,升高血小板数目,促进血小板聚集及增高凝血酶活性,抑制纤溶,从而加速止血。体外实验表明,小蓟煎剂对白喉杆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该品尚能降脂、利胆、利尿、强心、升压等。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正副高主任医师助考之星

助考之星题库软件

21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