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血虚生风及血燥生风的表现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技能全能包> 搞分秘籍>

【提问】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血虚生风、血燥生风的表现分别是什么?

【回答】学员chenggongnv,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肝阳化风证,是指肝阳亢逆无制而表现动风的证候。多因肝肾之阴久亏,肝阳失潜而暴发。

【临床表现】眩晕欲仆,头摇而痛,项强肢颤,语言謇涩,手足麻木,步履不正,或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喉中痰鸣,舌红苔白或腻,脉弦有力。

【证候分析】本证一般根据患者平素具有肝阳上亢的现象结合突然出现肝风内动的症状为辩证要点。肝阳化风,肝风内旋,上扰头目,则眩晕欲仆,或头摇不能自制;气血随风阳上逆,壅滞络脉,故头痛不止;风动筋挛,则项强肢颤;肝脉络舌本,风阳扰络,则语言謇涩;肝肾阴虚,筋脉失养,故手足麻木;风动于上,阴亏于下,上盛下虚,所以步履不正,阳亢则灼液为痰,风阳挟痰上扰,清窍被蒙,则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风痰流窜脉络,经气不利,可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痰阻舌根,则舌体僵硬,不能语言;痰随风升,故喉中痰鸣。舌红为阴虚之象,白苔示邪尚未化火,腻苔为挟痰之征,脉弦有力,是风阳扰动的病机反应。

血虚生风证

指肝血亏虚,虚风内动,以眩晕,肢体震颤、麻木、瘙痒、拘急、目闰动等及血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眩晕,肢体震颤、麻木,手足拘急,肌肉目闰动,皮肤瘙痒,爪甲不荣,面白无华,舌质淡白,脉细或弱。

【证候分析】本证多见于内伤杂病,因久病血虚,或急、慢性失血,而致营血亏虚,筋脉肌肤失养所致。 肝血不足,不能上荣头面,故头晕,目眩,面白;肝在体为筋,爪甲为筋之余,筋失血养,则肢体震颤,手足拘急,肌肉目闰动,爪甲不荣;肢体、皮肤失养,则见肢体麻木,皮肤瘙痒;舌淡,脉细或弱,为血虚之象。

本证以眩晕、肢麻、震颤、瘙痒、拘急、目闰动等与血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热极生风证为火热炽盛所致,病势急而重,主要临床表现;高热,谵语,烦躁如狂。手足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或牙关紧闭,两目上视,甚则神昏,舌红,苔黄,脉弦数。

病机分析:本证以高热引动肝风为特征。热邪亢盛充斥表里,故见高热;热邪上扰神明则烦躁如狂;

热邪燔灼津液,筋脉失养,肝风内动则手足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牙关紧闭,两目上视。热邪蒙蔽心包则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脉弦数为热盛之象。本证的预后与伴随的高热证候有关。

阴虚风动证是阴液亏虚,筋脉失于濡养引动肝风的证候。多因阴液亏虚严重所致的虚证,常见于外感病后期或内伤杂病。

主要临床表现:手足蠕动或筋肉拆动,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口干咽燥,形体消瘦,舌红,苔少,脉弦数。

病机分析:本证以阴液亏损筋脉失养为特征。热病后期或内伤杂病长期不愈,阴液严重亏损,不能濡养筋脉则手足蠕动或筋肉拆动。阴虚生内热则午后潮热,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形体消瘦,舌红,苔少,脉虚证动风,常由于出血过多或久病血虚所致。

血燥生风,多由久病耗血,或年老精亏血少,或长期营养缺乏,生血不足,或瘀血内结,新血生化障碍所致。其病机是津枯血少,失润化燥,肌肤失于濡养,经脉气血失于调和,血燥动而生风。临床可见皮肤干燥或肌肤甲错,并有皮肤瘙痒或落屑等症。

★问题所属科目: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中西医执业-高效定制班

2025年课程

42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