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请问妇科的骨盘测量径线怎么记?较重要有哪几个?
【回答】答复:
妇科一般不测量盘径线,产科常用的有:
1.骨产道
(1)骨盆入口平面:前方为耻骨联合上缘,两侧为髂耻缘,后方为骶岬上缘。
1)入口前后径:又称真结合径。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骶岬上缘正中间的距离,正常值11cm,是胎先露进入骨盆入口的重要径线,其长短与分娩的关系密切。
2)入口横径:左右髂耻缘间的最大距离,正常值13cm。
3)入口斜径:左骶髂关节至右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左斜径;右骶髂关节至左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右斜径,正常值12.75cm。
(2)中骨盆平面:前方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为坐骨棘,后方为骶骨下端。
1)中骨盆前后径:正常值平均11.5cm。
2)中骨盆横径(坐骨棘间径):两坐骨棘间的距离,正常值10cm,是胎先露通过中骨盆的重要径线,其长短与分娩关系密切。
(3)骨盆出口平面:为骨盆腔下口。
1)出口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尾关节间的距离,正常值11.5cm。
2)出口横径(坐骨结节间径):两坐骨结节末端内缘的距离,正常值9cm,是胎先露通过骨盆出口的重要径线,其长短与分娩的关系密切。
3)出口前矢状径:正常值6cm。
4)出口后矢状径: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正常值8.5cm。若出口横径稍短,出口横径与出口后矢状径之和>15cm,正常胎头可通过后三角区经阴道娩出。
(4)骨盆轴与骨盆倾斜度
1)骨盆轴:连接骨盆各平面中点的假想曲线为骨盆轴。此轴上段向下向后,中段向下,下段向下向前。
2)骨盆倾斜度:指妇女站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为60°。骨盆倾斜度过大,影响胎头衔接和娩出。
2.软产道 由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骨盆底软组织构成的管道。
(1)子宫下段的形成 由非孕时长约1㎝的子宫峡部伸展形成。妊娠12周后的子宫峡部扩展成宫腔一部分,至妊娠末期被逐渐拉长形成子宫下段。临产后的规律宫缩使子宫下段快速拉长达7~10cm,肌壁变薄成为软产道的一部分。由于子宫肌纤维的缩复作用,子宫上段肌壁越来越厚,子宫下段肌壁被牵拉越来越薄。由于子宫上下段的肌壁厚薄不同,在两者间的子宫内面形成一环状隆起,称生理缩复环。
(2)宫颈的变化
1)宫颈管消失:临产前的宫颈管长2~3cm,初产妇较经产妇稍长。临产后的规律宫缩使宫颈内口的肌纤维向上牵拉,使宫颈管形成漏斗形,随后宫颈管逐渐短缩直至消失。初产妇多是宫颈管先消失,宫口后扩张;经产妇多是宫颈管消失与宫口扩张同时进行。
2)宫口扩张:临产前,初产妇的宫颈外口仅容一指尖,经产妇能容一指。临产后,子宫收缩及缩复向上牵拉使得宫口扩张。当宫口开全(10cm)时,妊娠足月胎头方能通过。
3.骨盆底、阴道及会阴的变化破膜后胎先露下降直接压迫骨盆底,阴道黏膜皱襞展平使腔道加宽。肛提肌使5cm厚的会阴体变薄到仅2~4mm,以利胎儿通过。会阴体虽能承受一定压力,分娩时保护会阴不当,也容易造成裂伤。
明天就要考试了,希望我们一年的相处,能带给您收获!希望最初播种的种子,能在明天开出美丽的花朵!网校全体老师,祝您考试顺利!
★问题所属科目:临床执业助理医师---答疑精讲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