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类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医学百科类 > 疾病01 > 正文

微生物溶血

α溶血:细菌在血平板上培养时,菌落周围形成的狭小(1~2mm)、草绿色溶血环。α溶血环中的红细胞未完全溶解。可形成α溶血环的细菌如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脐状菌落:肺炎球菌具有自溶酶,培养时间稍久细菌发生自溶可使菌落中间凹陷成脐状。由于肺炎球菌和甲型链球菌在血平板上都形成α溶血环,菌落形态相似,因此脐状菌落是区别两者的依据之一。

β溶血:细菌在血平板上培养时,菌落周围形成的宽大(2~4mm)、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溶血环。β溶血环中的红细胞完全溶解。可形成β溶血环的细菌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γ溶血:就是不溶血。

1.病史中有自然流产史及前一胎新生儿黄疸史者。

2.血型检查为O型,其丈夫为A、B或AB型。

3.O型血准妈妈在孕前查出抗A或抗B抗体效价较高者。

4.O型血准妈妈孕期抗A(B)IgG效价>1:64者。

5.孕期B超检查,严重溶血者可见胎儿皮肤水肿,肝脾肿大等。

新生儿溶血的发生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母亲是O型血者,胎儿是A型或B型者,易患“ABO溶血症”“ABO溶血症”多在第二胎发生,但也可部分发生在第一胎。如果O型血的母亲在生育前输过A或B或者AB血型的血,或者有过流产史(母亲产道破损,被打掉胎儿的血液进入体内),母亲会产生抗A或抗B抗体。那么即使第一胎也有可能产生新生儿溶血症。

(2)母亲是Rh阴性,胎儿是Rh阳性,易患“Rh溶血病”

Rh血型不合溶血一般在第二胎以后发生,一胎比一胎加重,母亲曾接受过Rh血型输血可在第一胎发病。

一般说来Rh溶血者重,ABO溶血者较轻。国内以ABO系统不合引起溶血者较常见,其次为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正副高主任医师助考之星

助考之星题库软件

21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