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过敏性结膜炎都有自限性,因此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症状和避免发生后遗症。脱离过敏原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应尽量避免与可能的过敏原接触,例如注意床褥卫生、避免接触花粉、停止配戴隐形眼镜、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药物治疗除口服抗炎药外,局部用抗组胺药滴眼即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而肥大细胞稳定剂——色甘酸钠滴眼液(例如信润清)既能治疗又可预防过敏性结膜炎,也是较为常用的药物。通常在其他药物无效情况下才会选用糖皮质激素,因其副作用较大,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除此之外,尚有脱敏治疗、手术治疗等。成人或小孩都可能受影响,但以小孩居多,特别是具有过敏体质的小朋友更容易发病。广义的过敏性结膜炎主要分为5种类型:枯草热性结膜炎(又称季节性变应性结膜炎)、接触性变应性结膜炎、巨乳头性结膜炎、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和特应性角结膜炎。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以中青年最常见,起病迅速,接触致敏物即可发生,脱离致敏原症状缓解。接触性过敏性结膜炎有明确接触史,例如药物或化妆品接触史,避免接触后症状缓解。巨乳头性结膜炎常有隐形眼镜(角膜接触镜)配戴史。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多见于青少年,常在春夏季发生或加重。特应性结膜炎多见于中年男性,早期常有轻度过敏史。某些春季角结膜炎和特应性结膜炎可发生角膜并发症甚至危害视力。在7月8日全球首个“世界过敏日”里,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院士指出,中国有两亿多人患过敏性疾病,脱敏已是公认疗效显著的疗法。
钟南山院士介绍,目前全球有22%的人群患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咽喉炎等过敏性疾病,并以每10年23倍的速度增加,预计2010年将达到全球人口的40%。依此类推目前我国有两亿多人患有过敏性疾病,应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