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慢性溶血和急性溶血的区别有哪些?
【回答】学员biguo420,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两种溶血都可以出现发热、出现心率加快、呼吸困难。
只是两者出现血红蛋白尿的时间不一样。
慢性溶血伴有血红蛋白尿期间或前后,临床表现常有低热、腰痛、腹痛,周身不适等 。
在急性血管内溶血发作时可表现寒战、高热、明显腰痛、肢体酸痛、胸闷、呼吸急促、乏力、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随后第一次尿液为葡萄酒色、棕褐色甚至酱油色,发作之后巩膜可见黄染。若在全身麻醉状态下发生急性溶血,表现为手术创面严重渗血、血压下降,最后见血红蛋白尿。急性全身反应及血红蛋白尿可在几小时或几天内消失,但亦有持续更长时间者。
两种溶血都可以出现发热、出现心率加快、呼吸困难。慢性溶血多为血管外溶血,发病缓慢,表现贫血、黄疸和脾大三大特征。因病程较长,患者呼吸和循环系统往往对贫血有良好的代偿,症状较轻。溶血所致的黄疸多为轻至中度,不伴皮肤瘙痒。由于长期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可并发胆石症和肝功能损害。在慢性溶血过程中,由于某些诱因如病毒性感染,患者可发生暂时性红系造血停滞,持续一周左右,称为再生障碍性危象(aplastic crisis)。
急性溶血发病急骤,短期大量溶血引起寒战、发热、头痛、呕吐、四肢腰背疼痛及腹痛,继之出现血红蛋白尿。严重者可发生明显衰竭或休克。其后出现黄疸和其他严重贫血的症状和体征。
★问题所属科目:临床执业医师---血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