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请问洋地黄中毒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是什么?谢谢!
洋地黄化边县是什么?
【回答】答复:您好!
洋地黄中毒的诱因:如低钾、低镁、高钙、酸中毒、心肌缺氧、肾功能减退、严重心肌病变、甲状腺功能低下及老年病人等情况。
洋地黄中毒的临床表现:
①胃肠道症状:厌食是最早表现,继而恶心、呕吐,属中枢性。老年人表现不明显;
②心脏表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多源性室早呈二、三联律、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及心房颤动伴加速性交界区心律等。在应用洋地黄的过程中,原有心衰一度好转而又突然或缓慢加重,应注意洋地黄中毒;
③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乏力、烦躁、失眠及黄、绿视等症状。
由于洋地黄使用方法的改变,其中毒反应已很少见。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用药情况。地高辛血清浓度测定可帮助洋地黄中毒判定。
洋地黄中毒的治疗:
①早期诊断并立即停用洋地黄及导致钾盐丢失的药物(利尿剂、胰岛素及糖皮质激素等)是治疗关键;
②补充钾盐及镁盐。轻者可口服氯化钾,病情较重可静脉滴注,对肾功能不全、高血钾、窦房阻滞、窦性停搏及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者禁用。单纯补钾疗效不佳或无效时,应予补镁,常用25%硫酸镁或天门冬氨酸钾镁静滴;
③心律失常处理: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可用利多卡因50~100mg溶于葡萄糖水20ml中,每5~10min静脉缓慢推注一次,总量不超过300mg,然后以l—4mg/min速度静脉滴注维持。电复律治疗一般属禁忌,因可导致室颤。缓慢型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0.5一lmg静脉或皮下注射。如无血流动力学障碍(心源性晕厥、低血压等),一般不需临时人工心脏起搏。
【追问】洋地黄化是什么?
【回答】答复:你好!
所谓洋地黄化是传统的说法,即将总量的1/2、1/4、1/4每间隔4~6小时1次;在完成洋地黄化量后12小时,可开始给予口服地高辛维持量。以前认为,强心苷的疗效必须达到洋地黄化量后才能显效,故用药时均采用先在数日(1~3日)内给负荷量以达到洋地黄化,然后再给维持量以维持疗效,但此法计算麻烦,且易引起中毒(发生率为15%~20%)。
近年来研究证明,少量强心苷即可使心肌收缩力加强,随着剂量的积累,收缩力也相应地增强。因而提出了“每日维持量疗法”的给药方案,即每天给予相当于维持量或稍大于维持量的剂量,如地高辛(半衰期平均为36小时),每日口服0.25mg,经5个半衰期(约6~8天),即可达到稳定而有效的血药浓度,如达不到治疗效果,可适当增加剂量。此法既方便,又不易发生中毒反应。但如果病情较急而药物半衰期较长(如洋地黄毒苷),为较快达到有效浓度,仍须按洋地黄化给药,但剂量需因人而异。目前主要提倡个体洋地黄化:“在使用洋地黄过程中,心功能好转或未恶化而又无洋地黄过量的EKC证据的剂量为该者最合适剂量”,即房颤之室率或窦率在安静状态下70-80次/min,活动时<90次/min的剂量。一般而言,地戈辛0.25mg/d或更小,最大剂量<0.5mg/d。
★问题所属科目:临床执业医师---内科学(含传染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