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病药物治疗是2013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的内容之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了相关资料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
(1)控制感染 ①水样便腹泻患者(约占70%)多为病毒及非侵袭性细菌所致,一般不用抗生素。如伴有明显全身中毒症状不能用脱水解释者,尤其是对重症患儿、新生儿、小婴儿、衰弱患儿(免疫功能低下)可酌情选用抗生素治疗。②黏液、脓血便患者(约占30%)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应根据临床特点,针对病原经验性选用抗菌药物,再根据大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鼠伤寒沙门菌所致感染常选用抗G-杆菌抗生素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假膜性肠炎、真菌性肠炎应立即停用原使用的抗生素,根据症状可选用新青霉素、万古霉素、利福平、甲硝唑或抗真菌药物治疗。
(2)肠道微生态疗法: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常用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制剂。
(3)肠黏膜保护剂:能吸附病原体和毒素,如蒙脱石粉。
(4)避免用止泻剂:如洛哌丁胺,因有抑制胃肠动力的作用,增加细菌繁殖和毒素的吸收。
(5)补锌治疗:对于急性腹泻患儿,应每日补充锌制剂,可缩短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