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骨髓细菌培养的应用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提问】30岁,男性,突然不规则发热20余日,于5月8日急诊入院,查体,巩膜黄染,肝脾在肋下1.Ocm,血白细胞总数在6.0×109/L,总胆红素定量98μmol/L(正常<17.1μmol/L),ALT85单位,尿蛋白(十),肥达反应“0”l:80,“H”1:160,抗HBS(+).下列哪项检查最有利于确定诊断

A.血涂片检疟原虫

B.骨髓细菌培养

C.粪便细菌培养

D.凝溶试验

E.肝活检

答案为何选B,骨髓细菌培养,而D大便细菌培养也对,有的书上就选的大便细菌培养。请解析。

【回答】答复:

教材中有如下描述:

血培养:病程第1-2周阳性率最高,可达80%-90%,第2周后逐步下降,第3周末50%左右,以后迅速降低。再燃和复发时可出现阳性。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以及体温上升阶段采集标本,成人采血量不少于10ml,可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

骨髓培养:在病程中出现阳性的时间和血培养相仿。由于骨髓中网状内皮细胞吞噬伤寒杆菌较多,伤寒杆菌存在的时间也较长,所以,骨髓培养的阳性率比血培养稍高,可达80%-95%。对血培养阴性或使用过抗菌药物诊断有困难的疑似患者,进行骨髓培养更有助于诊断的确立。

粪便培养:病程第2周起阳性率逐渐增加,第3-4周阳性最高,可达75%。

尿培养:初期多为阴性,病程第3-4周阳性率仅为25%左右。

其它:十二指肠引流液培养有助于带菌者的诊断,但操作不便,非特殊需要,一般很少使用。用玫瑰疹刮取液培养在必要时可进行,有增加建立诊断的可能性,但不作为常规检查。

★问题所属科目:临床执业医师---内科学(含传染病学)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