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助理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胎头的矢状缝与骨盆入口的左斜经相一致的胎位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提问】1胎头的矢状缝与骨盆入口的左斜经相一致的胎位是?

A枕左前

B枕右前

C枕右横

D枕左横

E枕右后

2胎头矢状缝与骨盆入口的右斜经一致,大囟门位于左前方,胎位是?

A枕左前位

B枕右后位

C枕左横位

D骶左前位

E骶右后位

【回答】学员lwr2009,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怎么理解这样的题型?什么胎位进入入口骨盆有什么径线?

建议您应该以听取网校课程为准,此知识点较为笼统,请参考分娩机制进行理解:

一、衔接 胎头双顶经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胎头进入骨盆入口时呈半俯屈状态,以枕额径衔接,由于枕额大于骨盆入口前后径,胎头矢状缝坐落在骨盆入口右斜径上,胎儿枕骨在骨盆前方。经产妇多在分娩开始后胎头衔接,小部分初产妇可在预产期前1~2周内胎头衔接。若初产妇分娩已开始而胎头仍未衔接,应警惕有无头盆不称。

二、下降 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下降。下降贯穿在整个分娩过程中,与其他动作相伴随。下降动作是间歇的,促使胎头下降的因素有:宫缩时通过羊水传导的压力,由胎体传至胎头;宫缩时子宫底直接压迫胎臀;腹肌收缩;胎体伸直伸长。初产妇胎头下降速度较经产妇慢,系因子宫颈扩张缓慢及软组织阻力大的缘故。临床上观察胎头下降的程度,可作为判断产程进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胎头在下降过程中,受骨盆底的阻力发生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等动作。

三、俯屈 当胎头以枕额径进入骨盆腔后,继续下降至骨盆底,即骨盆轴弯曲处时,处于半俯屈状态的胎头枕部遇到肛提肌的阻力,借杠杆作用进一步俯屈,变胎头衔接时的枕额经(11.3cm)为枕下前囱径(9.5cm),以适应产道的最小径线,有利于胎头进一步下降。

四、内旋转 胎头为适应骨盆纵轴而旋转,使其矢状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称内旋转。胎头于第一产程末完成内旋转动作。内旋转使胎头适应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大于横径的特点,有利于胎头进一步下降。枕先露时,胎头枕部位置最低,枕左前位时遇到骨盆肛提肌阻力,肛提肌收缩将胎儿枕部推向阻力小、部位宽的前方,胎枕自骨盆左前方向右旋转45°至正枕前位,小囱门转至耻骨弓下方。

五、仰伸 胎头完成内旋转后,到达阴道外口时,子宫收缩力、腹肌及膈肌收缩力继续迫使胎头下降,而骨盆肛提肌收缩力又将胎头向前推进,两者共同作用(合力)使胎头沿骨盆轴下降向下前方向转向上,胎头的枕骨下部达到耻骨联合下缘时,以耻骨弓为支点,使胎头逐渐仰伸,胎头顶、额、鼻、口、颏相继娩出。当胎头仰伸时,胎儿双肩径进入骨盆入口左斜径或横径上。

六、复位及外旋转 胎头娩出时,胎儿双肩径沿骨盆左斜经下降。胎头娩出后,为使胎头与胎肩成正常关系,枕部向左旋转45°时,称为复位。胎肩在盆腔内继续下降,前(右)肩向前向中线转动45°时,胎儿双肩径转成与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的方向,枕部需在外继续向左转45°,以保持胎头与胎肩垂直关系,称外旋转。

【追问】1胎头的矢状缝与骨盆入口的左斜经相一致的胎位是?为啥选B不理解,有图片吗?

2同上问一样,可否给几张图片,不理解?

【回答】学员lwr2009,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您好,目前暂无相关图片供参考

★问题所属科目: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女性生殖系统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临床助理医师-高效定制班

2025年课程

41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