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亚急性重型肝炎最有意义的检查和最终发展?
【回答】学员wangyuelin1,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问题二下列哪项检查对诊断最有意义
答复:本题选D.凝血酶时间。诊断重型肝炎重要的两项辅助检查是:血胆红素定量(大于171μmol/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但血胆红素升高尚可见于其它情况:如梗阻性黄疸及其它原因引起的肝细胞性黄疸,特异性不如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是诊断重型肝炎最重要的辅助检查。
问题三此患最终易发展为
答复:本题选E.坏死后肝硬化。坏死后肝硬化多数为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发展而来。亚急性重型肝炎由于肝细胞大量坏死,肝细胞和纤维组织再生,假小叶形成,最终形成肝硬化。
【追问】具体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回答】学员wlm112114601,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急性重型肝炎信息点。其主要症状表现为:高度乏力,有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如食欲急差、恶心、呕吐、重度腹胀及腹水。 血清胆红素短时间内升高,大于10毫克/100毫升,尿色如浓茶样。
明显的出血倾向。 Ⅱ度以上肝昏迷症状。
【追问】亚急性重型肝炎的诊断标准?
【回答】学员2005612000,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亚急性重型;即急性肝炎发生亚急性肝坏死。起病lo日以上出现极度乏力、食欲明显减退、严重恶心厌油、频繁呕吐、重度腹胀及出现腹水。并见黄疸进行性加深,逐步出现肝臭,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活动度<O.4,可出现明显出血倾向和Ⅱ’以上肝性脑病症状,查血清白蛋白降低,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电解质紊乱,血氨升高,尿少,肝、肾功能趋向衰竭。经常并发各种感染,部分患者经抢救可望恢复。该型恢复期容易发展为肝硬变。
【追问】为什么选B
【回答】学员cd88471221,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亚急性重型;即急性肝炎发生亚急性肝坏死。起病lo日以上出现极度乏力、食欲明显减退、严重恶心厌油、频繁呕吐、重度腹胀及出现腹水。并见黄疸进行性加深,逐步出现肝臭,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活动度<O.4,可出现明显出血倾向和Ⅱ’以上肝性脑病症状,查血清白蛋白降低,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电解质紊乱,血氨升高,尿少,肝、肾功能趋向衰竭。经常并发各种感染,部分患者经抢救可望恢复。该型恢复期容易发展为肝硬变。
【追问】1题怎么不选c
【回答】学员gzm781219,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患者病史只有20余天,暂不考虑是慢性的。故不考虑是C。
【追问】解释1小题各选项的特点?
【回答】学员_007120,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亚急性重型;即急性肝炎发生亚急性肝坏死。起病lo日以上出现极度乏力、食欲明显减退、严重恶心厌油、频繁呕吐、重度腹胀及出现腹水。并见黄疸进行性加深,逐步出现肝臭,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活动度<O.4,可出现明显出血倾向和Ⅱ’以上肝性脑病症状,查血清白蛋白降低,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电解质紊乱,血氨升高,尿少,肝、肾功能趋向衰竭。经常并发各种感染,部分患者经抢救可望恢复。该型恢复期容易发展为肝硬变。
急性重型肝炎信息点。其主要症状表现为:高度乏力,有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如食欲急差、恶心、呕吐、重度腹胀及腹水。 血清胆红素短时间内升高,大于10毫克/100毫升,尿色如浓茶样。
明显的出血倾向。 Ⅱ度以上肝昏迷症状。
慢性重型肝炎:起病时的临床表现同急性重型肝炎,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达到重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凝血酶原活动低于40%,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值10倍。
淤胆:肝细胞性和阻塞性黄疸肝组织中都月出现胆色素,毛细胆管扩张,出现胆栓;肝细胞和Kupffer细胞内出现胆色素颗粒。细胞内胆色素不易与脂褐素区别。
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性肝硬化中均存在毛细胆管和胆小管扩张,暴发性乙型肝炎,汇管区周边环绕淤胆的胆小管,新生胆小管。
超微病理显示,在淤胆时有胞浆膜改变,微绒毛肿大、畸形、减少,桥粒也减少。淤胆型肝炎时有肝小叶中心区坏死,同时肝细胞内支架微管破坏,肝细胞生物代谢异常。有硬化结节时,胆小管可能有挤压扭曲。
【追问】老师急性亚急性和慢性重症肝炎的时间分期
【回答】学员changjie158,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以下内容供您参考:
(一)急性普通型肝炎 最常见。黄疸型肝炎的病变略重,病程较短,多见于甲型、丁型、戊型肝炎。我国以无黄疸型肝炎居多,并多见于乙型肝炎。广泛的肝细胞变性,以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最为普遍。肝小叶内可有散在的点状坏死。嗜酸性小体并不常见。由于肝细胞索网状纤维支架没有塌陷,故再生的肝细胞可完全恢复原来的结构和功能。黄疸型者坏死灶稍多、稍重,毛细胆管管腔中有胆栓形成。
(二)慢性普通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病程持续在一年(国外定为半年)以上者即为慢性肝炎。其中乙型肝炎占绝大多数(80%)。将慢性肝炎按炎症活动度划分为轻、中、重三型。
1.轻度慢性肝炎 肝细胞变性,点灶状坏死或凋亡小体,偶见轻度碎片状坏死,门管区周围纤维增生,肝小叶结构完整。
2.中度慢性肝炎 肝细胞坏死明显,有中度碎片状坏死和特征性的桥接坏死。小叶内有纤维间隔形成,但小叶结构大部分保存。
3.重度慢性肝炎 肝细胞坏死重且广泛,有重度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范围广并形成相应的桥接纤维化。可见肝细胞不规则再生,多数纤维间隔,导致小叶结构紊乱,或形成早期肝硬化。
(三)重型病毒性肝炎 本型病情严重。根据起病急缓及病变程度,可分为急性重型和亚急性重型二种。
1.急性重型肝炎 起病急,病变发展迅猛、剧烈,病死率高。临床上又称为暴发型或电击型肝炎。肉眼观,肝体积显著缩小,尤以左叶为甚,重量减至600~800g,质地柔软,表面被膜皱缩。切面呈黄色或红褐色,故又称急性黄色肝萎缩或急性红色肝萎缩。镜下见肝细胞呈一次性大块坏死(坏死面积≥肝实质的2/3)或亚大块坏死,仅小叶周边部残留少数变性的肝细胞。肝窦明显扩张充血并出血,库普弗细胞增生肥大,并吞噬细胞碎屑及色素。小叶内及门管区有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残留的肝细胞再生现象不明显。
2.亚急性重型肝炎 多数是由急性重型肝炎迁延而来或一开始病变就呈亚急性经过。本型病程可达一至数月。病变特点是既有大片的肝细胞坏死,又有肝细胞结节状再生。由于坏死区网状纤维支架塌陷和胶原纤维化,致使再生的肝细胞失去原有的依托呈不规则的结节状,失去原有小叶的结构和功能。小叶内外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小叶周边部小胆管增生并可有胆汁淤积形成胆栓。肉眼观,肝不同程度缩小,被膜皱缩,呈黄绿色(亚急性黄色肝萎缩)。病程长者可形成大小不等的结节,质地略硬。
祝您学习愉快!
祝您顺利通过考试!
感谢您对网校的支持!
【追问】亚急性重型肝炎如何诊断
【回答】学员zuo2011,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亚急性重型;即急性肝炎发生亚急性肝坏死。起病lo日以上出现极度乏力、食欲明显减退、严重恶心厌油、频繁呕吐、重度腹胀及出现腹水。并见黄疸进行性加深,逐步出现肝臭,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活动度<O.4,可出现明显出血倾向和Ⅱ’以上肝性脑病症状,查血清白蛋白降低,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电解质紊乱,血氨升高,尿少,肝、肾功能趋向衰竭。经常并发各种感染,部分患者经抢救可望恢复。该型恢复期容易发展为肝硬变。
【追问】您好
亚急性肝炎 慢性重型肝炎 淤胆型肝炎 怎么区分
【回答】学员15141882138,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急性重型肝炎:又称暴发性肝炎。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但病情发展迅猛,2周内出现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嗜睡、性格改变、烦躁不安昏迷等,体检可见扑翼样震颤及病理反射,肝性脑病在Ⅱ度以上。黄疸急剧加深,胆酶分离,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有出血倾向,PTA<40%,血氨升高,出现中毒性鼓肠,肝臭,急性肾功能衰竭。即使黄疸很轻,甚至尚未出现黄疸,但有上述表现者,应考虑本病。本型病死率高。
相关知识
亚急性重型肝炎:又称亚急性肝坏死,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15天至24周出现类似急性重型肝炎表现。
慢性重型肝炎:起病时的临床表现同急性重型肝炎,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达到重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凝血酶原活动低于40%,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值10倍。
发病基础如下:
(1) 慢性肝炎后肝硬化史。
(2)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3) 无肝炎病史无HBSAG携带者,但有慢性肝病体征(如肝掌,蜘蛛痣等)影像学改变(如脾脏增后等)及生化检测改变者(如丙种球蛋白增高,白/球比值下降或倒置)。
(4) 肝穿刺检查支持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目前慢性肝炎依据临床表现分为
1、轻度:ALT轻度升高。病情较轻,可有肝炎症状和体征。
2、中度:ALT和AST反复持续升高,但很少超过500U/L.有肝炎症状和体征。
3、重度:ALT和AST反复持续升高,并伴有以下一项者:ALB≤32 g/L,胆红素>85.5u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60%-40%,胆碱脂酶<2500U/L)。有明显而持续的肝炎症状和体征。
由于答疑时间的关系,现只能回复您部分问题,请您谅解,谢谢!
【追问】亚急性与慢性在这题基础上要怎么考虑?
【回答】学员suixin820,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亚急性重型肝炎:又称亚急性肝坏死,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15天至24周出现类似急性重型肝炎表现。
慢性重型肝炎:起病时的临床表现同急性重型肝炎,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达到重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凝血酶原活动低于40%,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值10倍。
发病基础如下:
(1) 慢性肝炎后肝硬化史。
(2)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3) 无肝炎病史无HBSAG携带者,但有慢性肝病体征(如肝掌,蜘蛛痣等)影像学改变(如脾脏增后等)及生化检测改变者(如丙种球蛋白增高,白/球比值下降或倒置)。
(4) 肝穿刺检查支持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目前慢性肝炎依据临床表现分为
1、轻度:ALT轻度升高。病情较轻,可有肝炎症状和体征。
2、中度:ALT和AST反复持续升高,但很少超过500U/L.有肝炎症状和体征。
3、重度:ALT和AST反复持续升高,并伴有以下一项者:ALB≤32 g/L,胆红素>85.5u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60%-40%,胆碱脂酶<2500U/L)。有明显而持续的肝炎症状和体征。
【追问】为什么诊断亚急性重型肝炎
【回答】学员JLHSHXL,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亚急性重型;即急性肝炎发生亚急性肝坏死。起病lo日以上出现极度乏力、食欲明显减退、严重恶心厌油、频繁呕吐、重度腹胀及出现腹水。并见黄疸进行性加深,逐步出现肝臭,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活动度<O.4,可出现明显出血倾向和Ⅱ’以上肝性脑病症状,查血清白蛋白降低,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电解质紊乱,血氨升高,尿少,肝、肾功能趋向衰竭。经常并发各种感染,部分患者经抢救可望恢复。该型恢复期容易发展为肝硬变。
【追问】为什么诊断亚急性重型肝炎
【回答】学员JLHSHXL,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亚急性重型;即急性肝炎发生亚急性肝坏死。起病lo日以上出现极度乏力、食欲明显减退、严重恶心厌油、频繁呕吐、重度腹胀及出现腹水。并见黄疸进行性加深,逐步出现肝臭,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活动度<O.4,可出现明显出血倾向和Ⅱ’以上肝性脑病症状,查血清白蛋白降低,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电解质紊乱,血氨升高,尿少,肝、肾功能趋向衰竭。经常并发各种感染,部分患者经抢救可望恢复。该型恢复期容易发展为肝硬变。
【追问】此题为什么不选A 呢请老师指导
【回答】学员dcy123456987,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您好,请问您指的是哪一个小问,谢谢.....没看出来。
【追问】这是《梦想成真》的题,男,20岁,在一次体检中发现HBsAg阳性,当时无自觉症状及体征,肝功能正常。次年5月,因突然乏力、恶心、厌食、尿黄而入院。化验:ALT 500,血清总胆红素85,HAVAb IgM阳性。该患者的诊断可能为
A乙型肝炎,慢性迁延型,既往感染过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慢性活动性,既往感染过甲型肝炎
C急性甲型黄疸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D急性乙型肝炎,合并甲型肝炎
E急性黄疸型肝炎,甲、乙型肝炎病毒混合感染
老师,选哪一个?为什么?什么情况下诊断为病毒携带者?谢谢
【回答】学员050117ZHZ,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该题选C。
C
1)HBsAg与抗HBs:HBsAg阳性表明存在现症HBV感染,但HBsAg阴性则不能排除
HBV感染,因为可能有前S基因突变株存在。抗HBs阳性提示可能通过预防接种或过
去感染产生对HBV的免疫力,抗HBs阴性说明对HBV易感,需要注射乙肝疫苗。
2)HBeAg与抗-HBe:HBeAg持续阳性表明存在HBV活动性复制,提示传染性较大
,容易转为慢性。抗-HBe持续阳性提示HBV复制处于低水平,HBVDNA可能已和宿主
DNA整合,并长期潜伏下来。
3)HBcAg与抗-HBc:HBcAg阳性意义同。低滴度抗-HBc阳性提示为过去感染,
高滴度抗-HBc阳性则提示HBV有活动性复制,可能是低水平的。
4)HBVDNA血清中HBVDNA阳性表明HBV有活动性复制,血循环内存在HBV颗粒,
传染性较大,肝细胞内HBVDNA阳性已同宿主DNA整合,并长期潜伏下来。
所以,HBsAg只能诊断为病毒携带,不能诊断为感染。
【追问】这是《梦想成真》的题,男,20岁,在一次体检中发现HBsAg阳性,当时无自觉症状及体征,肝功能正常。次年5月,因突然乏力、恶心、厌食、尿黄而入院。化验:ALT 500,血清总胆红素85,HAVAb IgM阳性。该患者的诊断可能为
A乙型肝炎,慢性迁延型,既往感染过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慢性活动性,既往感染过甲型肝炎
C急性甲型黄疸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D急性乙型肝炎,合并甲型肝炎
E急性黄疸型肝炎,甲、乙型肝炎病毒混合感染
老师,选C,为什么不选E? HBsAg阳性表明存在现症HBV感染,那不就说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吗?怎么说是携带者呢?请老师详解?谢谢
【回答】学员050117ZHZ,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乙肝HBsAg的出现意味着乙肝病毒的感染。HBsAg阳性,表示体内已感染乙肝病毒。在急性感染中,乙肝HBsAg一般持续存在1-6个月,如果乙肝HBsAg转阴表明急性乙肝已经治愈, 若仍然为阳性,便变成慢性乙肝。
祝您学习愉快!
祝您顺利通过考试!
感谢您对网校的支持!
★问题所属科目:临床执业医师---传染病、性传播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