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45.李某女性,患慢性乙型肝炎10年,血化验:HBsAg(+)、HBeAg(+)、抗-HBcIgG(+)。其3岁女儿体检时血清抗-HBs(+),追问病史,无任何临床症状,未注射乙肝疫苗,李某女儿属于
A.隐性感染
B.潜伏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毒携带状态
E.垂直感染
老师选什么,谢谢
【回答】答复:
45.李某女性,患慢性乙型肝炎10年,血化验:HBsAg(+)、HBeAg(+)、抗-HBcIgG(+)。其3岁女儿体检时血清抗-HBs(+),追问病史,无任何临床症状,未注射乙肝疫苗,李某女儿属于
A.隐性感染
B.潜伏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毒携带状态
E.垂直感染
1、水平传播: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称为水平传播,其导致的感染是为水平感染。
2、垂直传播:通过胎盘或产道,病毒直接由亲代传播给子代的方式称为垂直传播,导致的感染称为垂直感染。
3、病毒感染的类型:病毒侵入宿主体后,因病毒种类、毒力和机体免疫力等不同,可表现出不同的感染类型。根据临床症状有无,区分为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按病毒在机体内滞留的时间,分为急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后者又分为慢性感染,潜伏感染和慢发病毒感染。
4、隐性感染:病毒进入机体后,不引起临床症状的称为隐性感染。又称非显性感染或亚临床感染。过去认为病毒感染主要以急性显性感染为主,事实上隐性感染也十分多见,这种感染易被漏诊或误诊。但隐性感染的机体仍有向外界散播病毒而成为传染源的可能,所以隐性感染在流行病学上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5、显性感染: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增殖引起细胞破坏、死亡达到一定数量因而产生组织损伤或在毒性产物(包括病毒成分和细胞自身的崩解等)积累达一定程度时,机体就将出现症状,即显性感染。显性感染也可表现在局部如腮腺炎、单纯疱疹等,也可以是全身感染。全身性显性感染一般都是病毒侵入机体并在局部增殖然后进入血流,再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继续增殖,病毒再次进入血流,最后侵犯靶器官,引起组织损伤、病变和症状。如脊髓灰质炎V。
6、慢性感染: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并未完全清除,可持续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并不断排出体外,或经输血、注射而传播。病程长达数月至数十年,患者表现轻微或无临床症状。如HBV、巨细胞V、EB病毒等常有慢性感染。
★问题所属科目:临床执业医师---内科学(含传染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