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为什么不选B?请解释一下。谢谢!
【回答】答复:结核病的治疗
在结核病的初治治疗方案中,采用2个月强化期和4-6个月巩固期。强化期联合3-4个杀菌药,约在2周内控制症状。
结核病灶中存在4种不同代谢状态的菌群:A、B、C、D。
INH可迅速杀灭A群,显示早期(此时PH在中性)高效治疗效果,随着细菌生长减慢,逐渐失去作用。
RFP可杀灭C群(半休眠状态但偶有突发必或短期内旺盛生长的细菌),可减少复发,故应贯穿疗程始终。
PZA是唯一对B群有效的药物(消灭B群是实现灭菌的关键),近年强调在短程化疗中加用PZA至关重要。PZA杀灭存在于巨噬细胞内的溶酶体和吞噬溶酶内(PH<5.5)的细菌,新的研究显示,对于存在于结核结节和干酪样物质(PH6.5-7。0)中的细菌,由于急性炎症伴缺氧和二氧化碳、乳酸蓄积,PH可降至5.0-5.5,PZA亦可发挥作用。其作用一般在疗程最初的两个月内完成。
D群为完全休眠菌,药物不起作用。
在治疗早期,INH的作用最强,SM较弱。在此种环境下PZA不能成为杀剂药。当出现炎症反应,PH下降,细菌生长受到抑制,PZA和RFP则较INH更具杀菌作用,而SM则完全不起作用。
综上可知,为什么有的药要贯穿疗程始终,有的一般用2个月。
故本题选A。
【追问】A.2HRSZ/4HR
B.4HRE/2HE.
C.2HRE/4HR
看不明白,是什么呀HRSZ是什么
【回答】答复:抗结核得化疗药物缩写所组成得化疗方案,缩写具体如下:
异烟肼(INH,H)、利福平(RFP,R)、利福喷丁(RFT)、链霉素(SM,S)、吡嗪酰胺(PZA,Z)、乙胺丁醇(EMB,E)、对氨水杨酸钠(PAS,P)、氨硫脲(Tb1)、卡那霉素(KM,K)、乙丙硫异菸胺(1314TN、1321TH)、卷须霉素(CPM)、氧氟沙星(OFI)、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司帕沙星。
【追问】根据结核病的治疗,我知道此题应该在A和C里面选,但诶什么不选C呢?请老师解答,谢谢
【回答】答复:患者为复治,教材中有如下描述:复治是一个困难的问题,推荐强化期5药和巩固期3药的方案,希望强化期能够至少有2人仍然有效的药物,疗程亦需适当延长。
【追问】INH可迅速杀灭A群,显示早期(此时PH在中性)高效治疗效果,随着细菌生长减慢,逐渐失去作用。那为什么在巩固期还要使用?
【回答】答复:INH和RFP是2种杀菌药,抗结核的杀菌药不多,在维持阶段,需要使用。
【追问】在治疗早期,INH的作用最强,SM较弱。为什么要加用S?
【回答】答复:本题选项设定如此,依新版教材中所述,个人考虑不加S。
【追问】此题答案是?
【回答】学员20097879,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此提的正确答案为A。
祝您学习愉快!
★问题所属科目:临床执业医师---内科学(含传染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