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请分析
【回答】答复:肾综合征出血热
◆临床表现
1.发热期:多为突起高热,体温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三痛”,即为头痛、腰痛和眼眶痛。
2.低血压休克期:多数患者出现在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出现血压下降。此期容易发生DIC、脑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3.少尿期:常继低血压休克期出现。主要表现尿毒症,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发生高血容量综合征和肺水肿。
4.多尿期:此期新生的肾小管吸收功能尚不完善,尿素氮等物质引起的渗透性利尿,使尿量增多。此期若水电解质补充不足或继发感染,可以发生继发性休克。
5.恢复期:经过多尿期后,尿量逐步恢复为2000ml以下。少数患者可遗留高血压、垂体功能减退、心肌劳损等。
此题选B。
【追问】如果今年考試出這題 是要選B還是C
【回答】答复:您好!
本题应选择答案B。
祝您学习愉快~~
【追问】本题应该选B吧?
【回答】答复:感谢对网校的支持,考虑选B。网校已修订此题。
【追问】是B还是C
自相矛盾
【回答】答复:考虑为参照教材版本内容有差异,以5版教材为准,选C。
参照5版教材:在少尿期时,因电解质紊乱可出现心律失常和脑水肿。在低血压休克期则有少数顽固休克的患者易出现脑水肿。
参考资料
肾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此为新版内科教材内容,)
1.发热期:多为突起高热,体温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三痛”,即为头痛、腰痛和眼眶痛。
2.低血压休克期:多数患者出现在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出现血压下降。此期容易发生DIC、脑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急性肾功能衰竭。(这一点和5版教材描述不同)
3.少尿期:常继低血压休克期出现。主要表现尿毒症,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发生高血容量综合征和肺水肿。因电解质紊乱,可出现脑水肿。
4.多尿期:此期新生的肾小管吸收功能尚不完善,尿素氮等物质引起的渗透性利尿,使尿量增多。此期若水电解质补充不足或继发感染,可以发生继发性休克。
5.恢复期:经过多尿期后,尿量逐步恢复为2000ml以下。少数患者可遗留高血压、垂体功能减退、心肌劳损等。
【追问】那就是你们的答案是错的,给的C
【回答】答复:考虑为参照教材版本内容有差异,以5版教材为准,选C。
参照5版教材:在少尿期时,因电解质紊乱可出现心律失常和脑水肿。在低血压休克期则有少数顽固休克的患者易出现脑水肿。
参考资料
肾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此为新版内科教材内容,)
1.发热期:多为突起高热,体温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三痛”,即为头痛、腰痛和眼眶痛。
2.低血压休克期:多数患者出现在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出现血压下降。此期容易发生DIC、脑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急性肾功能衰竭。(这一点和5版教材描述不同)
3.少尿期:常继低血压休克期出现。主要表现尿毒症,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发生高血容量综合征和肺水肿。因电解质紊乱,可出现脑水肿。
4.多尿期:此期新生的肾小管吸收功能尚不完善,尿素氮等物质引起的渗透性利尿,使尿量增多。此期若水电解质补充不足或继发感染,可以发生继发性休克。
5.恢复期:经过多尿期后,尿量逐步恢复为2000ml以下。少数患者可遗留高血压、垂体功能减退、心肌劳损等。
【追问】请问老师,此题究竟该选哪个答案,为什么
【回答】答复:你好
B低血压休克期:
多数患者出现在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出现血压下降。此期容易发生DIC、脑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祝学习愉快~!
【追问】本题选C,收藏此题
【回答】答复:感谢对网校的支持!
【追问】什么是肾综合征啊?
【回答】答复:你好!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HFRS病毒引起,由鼠类等传播的自然疫源性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以往此病在中国和日本被称为流行性出血热,在朝鲜和韩国被称为朝鲜出血热,在前苏联被称为远东出血热和出血性肾炎,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被称为流行性肾病。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统一命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
★问题所属科目:临床执业医师---内科学(含传染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