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W为什么呀
【回答】答复:还原当量 穿梭
此题还原考点练习题录入有误,应是“D.2H经穿梭作用进入线粒体须消耗ATP”。
来自细胞质中的NADH的电子交给电子传递链的机制是借助穿梭往返系统。真核微生物细胞可以借助于代谢物的穿梭往返( shuttle ),间接地将还原当量送入线粒体。穿梭往返有跨线粒体外膜的和跨线粒体内膜的。分述如下:借助于跨线粒体内膜的 “苹果酸/天冬氨酸” 穿梭往返,间接地将还原当量送入线粒体。这种“穿梭往返 ” 的效果相当于 NADH 跨过线粒体内膜,最终把电子在线粒体内膜内侧交给电子传递链。此过程靠NADH在细胞质与线粒体中浓度之差来驱动,不消耗ATP。
1、α-磷酸甘油穿梭:通过该穿梭,一对氢原子只能产生2分子ATP。
2、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通过该穿梭,一对氢原子可产生3分子ATP。
故本题选D。
【追问】如题
【回答】学员sdsjq,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A,B都是按老教材讲的,根据新教材内容如下:
在哺乳动物的肝脏和其它的某些组织,存在着活跃的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机制。这一穿梭机制涉及胞液和基质中的苹果酸脱氢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以及线粒体内膜中的转运体。 这种循环机制多在心肌和肝脏中发挥作用。胞液中NADH浓度升高时,可以还原草酰乙酸成苹果酸,同时重新生成NAD+。反应由苹果酸脱氢酶催化是可逆的。苹果酸增加后,可通过二羧酸载体系统与线粒体内的α-酮戊二酸交换。进入线粒体内的苹果酸在苹果酸脱氢酶的作用下脱氢生成草酰乙酸和NADH+H+。NADH+H+进入NADH氧化呼吸连,经黄素蛋白等传递,最终将2H转递给氧生成水,释放2.5个ATP。草酰乙酸不能自由通过线粒体膜,而线粒体内的α-酮戊二酸也需得到补充。于是,在氨基转移酶催化下,由谷氨酸与草酰乙酸进行转氨反应生成α-酮戊二酸和天冬氨酸。天冬氨酸借载体与胞液中的谷氨酸交换。进入胞液的天冬氨酸再与α-酮戊二酸进行转氨产生草酰乙酸和谷氨酸,完成整个循环过程。
该穿梭机制主要在脑及骨骼肌中,它是借助于α-磷酸甘油与磷酸二羟丙酮之间的氧化还原转移还原当量,使线粒体外来自NADH的还原当量进入线粒体的呼吸链氧化。 当胞液中NADH浓度升高时,胞液中的磷酸二羟丙酮首先被NADH还原成α磷酸甘油(3-磷酸甘油),反应由甘油磷酸脱氢酶(辅酶为NAD+)催化,生成的α磷酸甘油可再经位于线粒体内膜近外侧部的甘油磷酸脱氢酶催化氧化生成磷酸二羟丙酮。线粒体与胞液中的甘油磷酸脱氢酶为同工酶,两者不同在于线粒体内的酶是以FAD为辅基的脱氢酶,而不是NADH+,FAD所接受的质子、电子可直接经泛醌、复合体Ⅲ、Ⅳ传递到氧,这样线粒体外的还原当量就被转运到线粒体氧化了,但通过这种穿梭机制果只能生成1.5分子ATP而不是2.5分子ATP。
★问题所属科目:临床执业医师---生物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