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小题1:急性坏死性肠炎:答案为D,为什么?
【回答】答复:
A.持续性发热二、三周,突然右下腹部疼痛。出现弥漫性腹膜炎
B.发生于20岁左右,病史长,腹痛,腹泻无脓血,有低热,贫血,可出现肠梗阻
C.多发生于老年人,腹痛,腹胀,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可出现不全肠梗阻
D.夏秋季多发,多见于儿童、青年,腥臭血便,全身中毒明显往往有休克:
E.起病急。腹泻,血便或脓血便,腹痛在左下腹
急性坏死性肠炎D
肠结核B
肠伤寒穿孔A
急性坏死肠炎(acute necrotizing enteritis)发病急骤,是小肠的急性炎症,因有广泛性出血,故又称急性出血性肠炎。各年龄小儿增色可得病。多见于学龄儿童,以4~10岁占绝大多数。春夏季发病较高(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另设专节),近十年该病发病率明显下降。
一般无前驱症状、起病急聚。主要表现腹胀、腹痛、呕吐、腹泻、血便、发热,不少患儿在1~2日内出现严重中毒症状,甚至休克。腹痛为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常为全腹痛,也可局限于病变部位。发病后不久即出现呕吐、腹泻。大便初为水样,含粘液、后即变为血便。部分病儿无腹泻,腹痛1~2日后即开始便血。便血量不等,大量便血者均为暗红色,伴有腐败腥臭味,呈洗肉水或红果酱样。有些患儿于发病数小时后即出现血便。发热在38℃左右,中毒严重者体温可高达39~49℃以上或低于正常。婴幼儿症状多不典型,脱水酸中毒症状明显,有些可出现肠道外症状,如黄疸、咳喘、肝脾大及惊厥等。
由于肠壁各层病变程度不同,临床上可出现轻重不同的症状,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1.腹泻便血型 以粘膜渗出性病变为主,腹软无压痛。应行为内科保守治疗。
2.肠梗阻型 肠管肌层受严重侵害而肿胀,肠管僵直、丧失蠕动,临床出现机械性肠梗阻症状。
3.腹膜炎型 浆膜层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渗出,腹腔内有大量炎性渗液,或因坏死而为血性液。临床表现腹膜炎症状。
4.中毒休克型 此型患儿全身中毒病症较严重,早期即出现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无力、四肢冷厥、脉搏微弱、血压低,甚至测不到。舌质红,稍带暗紫,舌苔黄腻。有时伴有少量血便、脱水及电解质失衡。腹稍胀并紧张,多疑为绞窄性肠梗阻。
「诊断」
当小儿突发腹痛、呕吐、腹泻、便血并伴有高热及中毒症状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腹部平片可见小肠积气、肠管外型僵硬,肠壁增厚,轮廓模糊,粘膜皱襞变粗,肠间隙增宽。部分病例可见肠壁气囊肿以及门静脉积气。
执业医师考试相关医学资源下载汇总贴(6月20日更新)
》作者:tingting 发表于:2007-6-13 9:28:07 最后发贴:唉,LZ真辛苦了......" href="//bbs.med66.com/dispbbs.asp?boardID=62&ID=8405&page=1">
★问题所属科目:临床执业医师---外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