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看了《08年协和习题(上册)》以后,P413页第49-50题考察了胃液分析的内容,第三48题答案为C,而不是胃癌,不知道为什么,请把这三题讲一讲,另外麻烦老师把胃液分析的临床意义,发生机制再讲一讲.谢谢!
【回答】答复:请提供一下还原考点练习题及相关选项以便于准确回复。
(1)一般性状检查。包括:
1、胃液的量:空腹胃液量为10—70毫升,若大于100毫升有诊断价值。价值。见于胃液分泌过多,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排空障碍,如幽门梗阻等。
2、色:正常胃液为清晰无色,若为黄绿色,混浊,则有胆汁反流。
3、味:正常略带酸味。晚期胃癌可有恶臭味;小肠梗阻可出现粪臭味。
4、粘液:正常胃液含有少量分布均匀的粘液。⑤分层:胃液抽出后,静置后可形成3层,上层为粘液,中层为胃液,下层为食物残渣。
(2)化学检查。包括:
①游离酸和总酸度测定:正常空腹胃液的游离酸约为0—30单位,平均18单位;总酸度约为10一50单位,平均30单位。酸度增高见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酸度减少主要见于萎缩性胃炎和胃癌。
②乳酸测定:胃癌病人乳酸量大多增加。
③隐血试验:正常胃液不含隐血。若阳性指示胃粘膜有出血。
(3)显微镜检查。主要检查:
①各种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和癌细胞。②细菌:如八叠球菌、抗酸杆菌。③食物残渣:如淀粉颗粒、脂肪小滴和肌肉纤维。
近年来由于X线,特别是内窥镜检查技术的进展,已经较广泛地开展了胃和十二指肠的病理学检查法。但胃液分析作为一种胃分泌功能的检查手段,仍具有实用价值,且对其它系统疾病,特别是某些贫血的诊断、鉴别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追问】女性,32岁,间歇性上腹不适4年,餐后加重,嗳气,基础胃酸分泌量为0,最大胃酸分泌量为了10mmol/L,壁细胞数为正常的确1/4,其最可能的疾病是
A 慢性浅表性胃炎
B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C 慢性萎缩性胃炎
D 胃溃疡
E 胃癌
标准答案是C,我选择的是E
问题:胃癌也是胃酸减少,萎缩性胃炎也是胃酸减少,两种疾病如何从胃酸来区分?或者这种答案选择那种更合适一些?BAO=0时,胃癌与萎缩性胃炎的可能性何者大一些?为什么?
【回答】答复:单从题干的描述上看,暂不考虑胃癌,题干中没描述患者有进行性消瘦或其它可以提示胃癌的辅助检查。题中提到了胃壁细胞数量下降,考虑原因之一可能为机体存在壁细胞抗体,由此再考虑到慢性萎缩性胃炎。题中问最可能的是,考虑C较恰当。(做题思维和临床思维不同,多数选择题设计僵化,不宜进行扩大化思考,否则争议很多)
★问题所属科目:临床执业医师---内科学(含传染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