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震颤麻痹和小舞蹈病的区别
【回答】答复:
小舞蹈病
系与风湿有关的一种弥散性脑病,故又名风湿性舞蹈病。本病可单独发生或与风湿病并存。
【诊断】
一、病史及症状:
以青少年和女性多见,成人和孕妇亦可受累。多呈亚急性起病。早期先有性情急躁、手脚笨拙和某些轻微的不自主动作,继之出现挤眉弄眼、呲牙咧嘴、张口吐舌、点头转颈、耸肩扭腰、翻掌旋臂、屈膝踢腿和突胸挺腹等不自主、不规则、不重复且又无目的的快速动作。情绪激动更著。症状常自一侧面部或手指开始,逐渐波及半身或全身;上肢重于下肢,安静时减轻,睡眠时消失。部分病人尚可吐字不清。
二、体检发现:
可有肌张力低,腱反射弱,动作不协调,共济失调等小脑体征。大脑皮层受损者出现情绪不稳、易激动、兴奋,重者意识模糊或躁动。
三、辅助检查:
1.血沉快、抗"O"增高;
2.免疫功能检查:IgG、IgM、IgA可增高;
3.腰穿CSF检查:早期Ig可增高。
4.EEG55%-75%异常,以顶枕区高幅慢波及α节律减少为特点。
震颤麻痹
又称帕金森病,是发生在中年以上中枢神经变性疾病。主要病变在黑质和纹状体,因分泌多巴胺介质减少,导致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障碍
【诊断】
一、病史及症状:
原发性震颤麻痹病因不明,帕金森征群多与脑动脉硬化、颅脑损伤,CO中毒及抗精神病药物(吩噻嗪类、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中毒有关。多缓慢起病,逐渐加重,主要症状包括震颤、肌张力增高及运动障碍。病史应注意询问有无上述史。
二、体检发现:
1.震颤:最先出现于上肢的远端(手指)逐渐波及下肢。典型的手指节律性震颤呈"搓丸样动作"。初期为静止性震颤,晚期可变为经常性。情绪激动时加重,睡眠时停止。
2.强直:肢体伸屈肌张力均增高,呈"铅管样"或"齿轮状"强直。面肌受累则缺乏表情呈面具状脸。
3.运动障碍:常因肢体及手部肌肉强直而难以完成精细动作,严重时起坐困难、躺下时不能翻身,穿鞋系带扣钮扣均困难,生活不能自理。步态障碍甚为突出,早期表现行走时下肢拖步,上肢不动,随病情进展,步伐逐渐变小变慢,启步艰难,一旦迈步,以极小步伐前冲,越走越快,不能即时停步或转弯,称"慌张步态"。
4.个别病人尚可出现言语障碍、反应迟钝等。
三、辅助检查:
1.腰穿CSF检查多巴胺代谢产物 香草醛酸含量和5-羟色胺代谢产物5-羟吲哚醋酸含量降低。
2.尿中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亦降低。
3.部分病人头颅CT或MRI可见底节区缺血变性改变。
★问题所属科目:临床执业医师---神经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