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解释一下好吗
为什么选B
【回答】答复: 本题选B。
骨盆各径线比正常值小2cm或更多且骨盆形态正常时,称均小骨盆(generally contracted pelvis),常见于身材矮小、体形匀称的妇女。
骨盆径线过短或骨盆形态异常,使骨盆腔容积小于胎先露部能够通过的限度,阻碍胎先露部下降,影响产程顺利进展,称为狭窄骨盆(pelvic contraction)
1、骨盆入口平面狭窄(contracted pelvic inlet) 扁平骨盆最常见,以骨盆入口平面前后径狭窄为主。根据骨盆入口平面狭窄程度,分为3级。
2、中骨盆平面狭窄(contracted midpelvis) 主要见于男性骨盆和类人猿型骨盆。以坐骨棘间径及中骨盆后矢状径狭窄为主。分3级。
3、骨盆出口平面狭窄(contracted pelvic outlet) 常于中骨盆平面狭窄相伴行,常见于男型骨盆,由于骨盆侧壁内收及骶骨直下使坐骨切迹<2横指、耻骨弓角度<90度,呈漏斗型骨盆(funnel shaped pelvis)。
4、骨盆三个平面狭窄 骨盆各径线比正常值小2cm或更多且骨盆形态正常时,称均小骨盆(generally contracted pelvis),常见于身材矮小、体形匀称的妇女。
【追问】A正常在11cm以上 C 10cm D 90度以上.怎么解释
【回答】答复:
骨盆是产道的主要构成部分,其大小和形状与分娩的难易有直接关系。骨盆结构形态异常,或径线较正常为短,称为骨盆狭窄。骨盆狭窄以骨盆入口前后径较多见。
病因
(一)扁平骨盆 骨盆入口前后径缩短,横径正常,多为儿童期患佝偻病的结果。
(二)均小骨盆 骨盆形状正常,但各径线可较正常值缩短2cm以上,因此,它的各个平面都有一定程度的缩小。多见于矮小妇女。
(三)漏斗型骨盆 骨盆入口各径线尚正常,仅中段和出口径线狭小,骨盆壁向内倾斜,骨盆呈漏斗状。
(四)畸形骨盆 骨盆变形,左右不对称,见于小儿麻痹后遗症、先天性畸形、长期缺钙、外伤以及脊柱与骨盆关节结核病等。
症状
产程延长,梗阻性难产。
检查
一般检查 注意一般发育情况。身材矮小、胎位异常、初产妇临产前胎头未入盆及(或)有悬垂腹者,都表明骨盆可能狭窄。跛行者,骨盆可能倾斜。
骨盆测量 骶耻外径<17cm,应怀疑为扁平骨盆;各径小于正常值1.5cm以上者为均小骨盆;坐骨结节间径在7cm以下者,多同时存在中段狭窄,应进一步骨盆内测量。
【追问】收藏此题
【回答】答复:您好!感谢您对网校的支持。
【追问】骨盆入口平面、出口平面和中骨盆狭窄各相关的经线,能否总结一下有哪些相关经线和那些经线的小于多少数值时狭窄。
【回答】答复:下述内容供参考。
骨盆入口平面狭窄:扁平型骨盆最常见,以骨盆入口平面狭窄前后径狭窄为主。分为3级:I级临界性狭窄,骶耻外径18cm,对角径11.5cm,骨盆入口前后径10.0cm,绝大多数可经阴道自然分娩;II级为相对性狭窄,骶耻外径16.5-17.5cm,对角径10.0-11.0cm,骨盆入口前后径8.5-9.5cm,需经试产后才能决定是否可经阴道分娩;III级为绝对性狭窄,骶耻外径≤16.0cm,对角径≤9.5cm,骨盆入口前后径≤8.0cm,必须以剖宫产结束分娩。常见于:单纯扁平型骨盆;佝偻病性扁平骨盆。
中骨盆平面狭窄:主要见于男型及类人型骨盆,以坐骨棘间径及中骨盆后矢状径狭窄为主。中骨盆平面狭窄分为3级:I级临界性狭窄,坐骨棘间径10.0cm,坐骨棘间径加后矢状径13.5cm;II级为相对性狭窄,坐骨棘间径8.5cm-9.5cm,坐骨棘间径加后矢状径12-13cm;III级为绝对性狭窄,坐骨棘间径≤8.0cm,坐骨棘间径加后矢状径≤11.0cm。常见于类人猿型骨盆。
骨盆出口平面狭窄:常与中骨盆平面狭窄相伴行,常见于男性骨盆。其入中呈前窄后宽的鸡心形,骨盆入口各径线值正常。由于骨盆侧壁内收及骶骨直下使坐骨切迹<2横指、耻骨弓角度<90度。呈漏斗型骨盆。分为3级:I级临界性狭窄,坐骨结节间径7.5cm,坐骨结节间径与出口后矢状径之和15cm;II级为相对性狭窄,坐骨结节间径6.0cm-7.0cm,坐骨结节间径加后矢状径12-14cm;III级为绝对性狭窄,坐骨结节间径≤5.5cm,坐骨结节间径加后矢状径≤11cm。
骨盆三个平面都狭窄:骨盆外形属于女型骨盆,骨盆三个平面各径线均比正常值<2cm或更多且骨盆形态正常时,称为均小骨盆。
★问题所属科目:临床执业医师---妇产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