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91.男性,7岁。因发热、头痛半日于1月30日来急诊,来诊前曾呕吐数次,为胃内容物。青霉素过敏(曾于用药后出现皮疹)。查体:体温39.6℃,胸腹及四肢皮肤可见大小不等的瘀点,颈抵抗(±),克氏征(—)。该患者治疗宜首选
A.氯霉素
B.环丙沙星
C.红霉素
D.磺胺嘧啶
E.头孢曲松
【回答】答复:您好!
本题选D。
根据患者发病日期,发热、头痛、呕吐表现,并出现了胸腹及四肢皮肤可见大小不等的瘀点,颈抵抗(±),考虑诊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磺胺嘧啶在脑脊液中的浓度可达血液浓度的50~80%,常为首选药物。
相关内容请参考:
本病潜伏期为2-10天,一般2-3天。
普通型脑炎的临床表现:
冬春季节,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骤起高热,头痛,颈项痛,呕吐,部分病人于第3-4日,出现口角周围疱疹。颈项强直、克氏及布氏等脑膜刺激征阳性。多数于起病数小时即见皮肤、粘膜出现瘀点、瘀斑,或伴斑丘疹样皮疹,呈暗红色或紫红色,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多数压之不褪色。
暴发型流脑
休克型的临床表现:
急起高热头痛,精神极度萎靡,意识障碍,惊厥。全身瘀点瘀斑迅速扩大,甚至皮下出血或坏死。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四肢发凉,呼吸急促,脉搏细数,血压下降,脑膜刺激征缺如。
脑膜脑炎型的临床表现:
急起高热,剧烈头痛呕吐,躁动不安,频繁抽搐惊厥,迅速昏迷。心率,呼吸可缓慢,血压升高,瞳孔忽大忽小,边缘不整齐,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呼吸不规则(双吸气、抽泣样、叹息样、潮式呼吸等)。
★问题所属科目:临床执业医师---内科学(含传染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