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16.男,52岁,烧伤病人,烧伤总面积35%,其中Ⅲ°烧伤面积10%。该患者属于烧伤的类型是 2001
A.轻度烧伤
B.中度烧伤
C.重度烧伤
D.特重烧伤
E.小面积烧伤
您所选的答案:
本题正确答案:C
请解释一下烧伤分级?
【回答】答复:本题目选C。
烧伤总面积30%~49%,Ⅲ°烧伤面积10%~19%为重度烧伤。
【追问】解释一下烧伤分级
【回答】答复:您好!
烧伤深度如下:
(1)Ⅰ度烧伤:为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的损伤。局部红肿,故又称红斑性烧伤。有疼痛和烧灼感,皮温稍增高,3~5天后局部由红转为淡褐色,表皮皱缩脱落后愈合。可有短时间色素沉着,不留瘢痕。
(2)Ⅱ度烧伤:局部出现水疱,故又称水疱性烧伤。根据伤及皮肤的深浅分为:
1)浅Ⅱ度烧伤:伤及真皮浅层,部分生发层健在。局部红肿,有大小不一水疱,内含黄色或淡红色血浆样液体或蛋白凝固的胶冻物。去除水疱腐皮后,可见创面潮红、脉络状或颗粒状扩张充血的毛细血管网,伤后1~2天更明显。创面质地较软,温度较高,疼痛剧烈,痛觉敏感。若无感染等并发症,约2周可愈。愈后短期内可有色素沉着,不留瘢痕,皮肤功能良好。
2)深Ⅱ度烧伤:伤及真皮乳头层以下,但仍残留部分网状层。局部肿胀,间或有较小水疱。去除表皮后,创面微湿、微红或红白相间,触之较韧,感觉迟钝,温度较低,拔毛感疼痛。可见针孔或粟粒般大小红色小点,伤后l~2天更为明显,系汗腺及毛囊周围毛细血管扩张所致。如见扩张充血或栓塞的小血管枝(真皮血管丛充血或栓塞),多提示深Ⅱ度烧伤较深。由于各部位真皮的厚度不一,深Ⅱ度烧伤临床变异较多,浅的接近浅Ⅱ度,深的临界Ⅲ度。由于残存真皮内毛囊、汗腺等皮肤附件,仍可再生上皮,如无感染,一般3—4周可自行愈合。但因深Ⅱ度创面在未被增殖的上皮小岛覆盖之前,已有一定量的肉芽组织形成,故愈合后可有瘢痕和瘢痕收缩引起的局部功能障碍。还由于愈合后的上皮多脆弱,缺惹韧性和弹性,摩擦后易出现水疱而破损,成为发生残余创面的原因之一。
3)Ⅲ度烧伤:全层皮肤烧伤,可深达肌甚至骨、内脏器官等。皮肤坏死、脱水后形成焦痂,故又称为焦痂型烧伤。创面蜡白或焦黄,甚至炭化。硬如皮革,干燥,无渗液,发凉,针刺和拔毛无痛觉。可见粗大栓塞的树枝状血管网(真皮下血管丛栓塞),以四肢内侧皮肤薄处较为典型。但有时需待1~2天焦痂干燥后方显示,特别是烫伤。由于皮肤及其附件全部被毁,3—4周后焦痂脱落。如创面小,周围健康皮肤上皮生长可将其覆盖;如创面大,创面修复有赖于手术植皮。愈合后多形成瘢痕,正常皮肤功能丧失,且常造成畸形。
烧伤面积:头颈部皮肤面积占皮肤总面积的9%(9×1)(头部、面部、颈部各占3%);双上肢占18%(9×2)(双上臂7%,双前臂6%,双手5%);躯干前后包括会阴1%占27%(9×3)(前躯13%,后躯13%,会阴1%);双下肢(含臀部)占46%(双臀5%,双大腿21%,双小腿13%,双足7%),女性双足和臀各占6%。
烧伤严重程度
目前多采用1970年全国烧伤会议拟订的分类标准:
轻度烧伤 面积在9%以下的Ⅱ度烧伤。
中度烧伤 总面积在10%—29%之间的Ⅱ度烧伤,或Ⅲ度烧伤{面积不足10%。
重度烧伤 烧伤面积在30%~49%,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l9%之间,或烧伤面积不足30%,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全身情况较重或已有休克;②较重的复合伤;③中、重度吸入性损伤。
特重烧伤 总面积在50%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20%以上。
★问题所属科目:临床执业医师---外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