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三维重建的作用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提问】请问临床中有些骨科病用的三维重建是什么作用?

【回答】学员wangxiaobg,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2.2髋部和股骨 髋关节是由股骨头和髋臼组成的负重关节,以往诊断髋关节疾病主要根据X光片和CT片,凭医生个人的经验确定髋关节病理和形态的改变,又因为关节的形态改变与力学特性改变相互关联,所以医生既要知道髋关节的形态又要再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应力分析研究,以掌握力学参数与形态的关系。通过髋关节CT图像的三维重建,能够准确定量地,描述髋关节的几何形状,从而为在准确的坐标下对髋关节进行正确的二、三维的有限元分析,奠定临床诊断的基础。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髋关节的病变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切实可行的方法,目前多采用预制型假体,即根据术前X影像的测量及术中实测,为每个病人挑选适当尺寸的假体部件组合成最适合病人的假体。采用计算机辅助的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再现患者的髋关节,经测量制作出定制型的更符合患者自身解剖结构关系的人工关节(12、13、14)。三维重建还应用在股骨距的承载机制的研究方面。股骨距是股骨上段的一块内在骨板,起于股骨颈内后侧,止于小转子的内侧皮质,其内附着于股骨前内侧,向外行向大转子,最后融合于大转子的松质骨内,有加强股骨基底部的作用,但其具体的承载机制并不清楚。对股骨距及其周围的骨小梁包埋、切片、摄影、输入计算机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可见股骨距的位置、扭转角度、骨板走行及与骨小梁的关系,结合显微结构可得出结论:股骨距参与构成桁架系统,能承载较高的压缩载荷且能使这些载荷均匀地传向股骨内侧皮质(15)。

2.3脊柱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骨骼,具有负重、减震、保护和运动的功能。脊柱的骨折、脱位、退行性变等疾病的检查手段通常是X线、CT、MRI,但二维影像不能清楚地显示其表面轮廓及空间解剖关系,临床上可能会造成一些误诊漏诊,而三维重建图像可以减少这类错误的发生,弥补二维影像诊断上的不足。三维图像可以按X、Y、Z轴的方向任意旋转,突出感兴趣区,比如在压缩性骨折的腰椎椎体上可见许多二维影像难以显示的细小的骨折线加深对该型骨折的感性认识;通过对颈椎微小移位的观察来指导诊断与治疗。经与X光平片、CT片的比较,三维图像能更好地显示骨性结构和空间关系,在寰枢椎脱位、齿状突骨折、爆裂性骨折骨折碎片的移位情况、椎间孔的变形等诸多方面体现出明显的优越性(16、17、18、19)。三维重建成像还应用在椎管的检测方面。椎管是由椎骨的椎孔叠加而成,内有脊髓及其被膜、疏松结缔组织与静脉丛,神经根离开硬膜囊后经神经根管穿椎间孔而出。腰椎椎管CT图像的三维重建和动态显示为脊柱生物力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手段,重建的图形可以进行空间任意的旋转、切割和投影变换,实现动态显示,精确地展示出腰椎椎管的三维空间结构和形态,应用图形处理技术对椎管有效截面积的百分比,并依此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评价指标。临床上诊断神经根管狭窄、椎间盘突出、中央椎管狭窄等疾病的检测手段如CT、MRI有着间断的缺陷,而三维成像则克服了这一不足,它不仅可以观察骨形态细微结构,且可通过随意旋转从任意角度、任意断面显示神经根管狭窄的部位和程度(20)。仿真椎管镜即利用造影剂和三维成像技术来检测椎管的有效手段,能够确实达到其他纤维内窥镜的立体、动态观察效果,清晰地观察椎管的形态,脊髓、马尾神经、神经根孔甚至神经根管的各种改变,尤其是神经根管与硬膜外压迫的立体形态,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仿真椎管镜的直观、动态、立体的观察特性纠正了任何二维影像学检查可能出现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是临床诊断的可靠依据(21)。

2.4其它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显微结构改变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点的综合症,外力作用和椎体自身强度是影响椎体骨折的重要因素。椎体强度主要与椎体骨含量、骨松质的分布及其显微结构构筑有关,单纯依靠目前熟悉的单一指标不能完全预测和反映骨质疏松症的骨折危险性,通过三维重建观察骨皮质厚度、骨小梁的数量排列,判断骨折危险性和疗效监控(22、23)。另外,有报导运用螺旋CT对胸廓和肋骨进行三维重建(24)。

★问题所属科目:临床执业医师---运动系统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