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女婴,出生体重3200g,足月顺产。生后第7天黄疸加重。无热,进乳后有时呕吐,大便浅黄。尿色深黄,肝于肋下可触及3.0cm,3周后黄疸仅略有减轻。
母亲病史中应注意的线索是
A母孕的胎次与产次
B既往妊娠的流产史或活产儿的黄疸史
C孕期感染史
E妊娠晚期高血压和水肿情况
对此患儿,临床诊断首先应考虑
A母乳姓黄疸
B新生儿溶血
C生理性黄疸
D新生儿肝炎
E胆道闭锁
母乳性黄疸?
首先考虑要做的一项实验室检查是
A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
B腹部B超
C血培养
D母女血型鉴定
E血清转氨酶测定
请分析该病例。
【回答】答复:您好!
问题一:选C
足月顺产女婴。出现病理性黄疸,大便浅黄,尿色深黄,肝于肋下可触及3.0Cm,考虑肝细胞性黄疸。所以母亲病史中应注意的线索是孕期感染史。
问题二:选D。
临床诊断首先应考虑新生儿肝炎。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逐渐消退,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原有程度。该患儿“有时呕吐,大便浅黄。尿色深黄,肝大,3周后黄疸减轻不明显”故不考虑母乳性黄疸。
问题三:选E。
结合以上考虑患儿为母亲孕期感染所致的新生儿肝炎,首先考虑要作的一项实验室检查血清转氨酶。了解肝脏的的功能。
相关内容请了解: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和风疹病毒等所引起的肝炎,亦可由ECHO病毒、EB病毒、弓形虫、李司忒氏菌或各种细菌所致。这些病原体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亦可在产程中或产后感染。少数病例与先天性代谢缺陷有关。部分病例病因不明。
症状表现
主要表现为黄疸。往往因生理性黄疸持续不退或退而复现前来就诊。其它症状如低热、呕吐、腹胀亦可出现。体检有肝脾肿大,尿色较深,大便由黄转淡黄,亦可能发白。多数在3~4月内黄疸缓慢消退,也可并发干眼病,低钙性抽搐、出血及腹泻。少数重症者病程较长可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一般低于171μmol/L(10mg/dl),结合胆红素与未结合胆红素均增高,以前者为主。谷丙转氨酶升高或正常。新生儿甲胎蛋白满月后应该转阴而患者可持续增高,这提示肝细胞有破坏、再生增加。通常在转氨酶高峰后1周左右达到高峰,血清碱性磷酸酶正常。
诊断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诊断比较困难。孕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所生婴儿,在生后半年内有20%~50%成为HBsAg携带者,但多数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以通过产道时感染婴儿的机会远较宫内时多。
★问题所属科目:临床执业医师---妇产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