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挤压伤与挤压综合征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提问】地震现场,一工人左腰及下肢被倒塌之砖墙压住,震后6小时救出,4小时后送抵医院。诉口渴,尿少,呈暗红色。检查:脉搏120 次/分,BP:95/70mmHg,左下肢明显肿胀,皮肤有散在淤血斑及水疱,足背动脉搏动较健侧弱,趾端凉。无骨折征。

(1).诊断首先考虑

A.感染性休克

B.肾挫伤

C.左下肢挫伤

D.左下肢血栓形成

E.挤压伤综合征

【答疑编号309,点击提问】

【显示答案】

【隐藏答案】

正确答案:D

(2).静脉输液宜首选

A.全血

B.血浆

C.右旋糖酐

D.等渗盐水加入1.25%碳酸氢钠溶液

E.5%葡萄糖溶液

正确答案:C

(3).首先应采取的处理是

A.止痛

B.左下肢固定

C.镇静

D.胸腔闭式引流

E.吸氧

正确答案:A

以上是网校给出的答案,

我在别的书上看到同样的题一个字都不差,答案却分别为E,D,B请问老师我该怎么记,到底哪个答案是对的,请老师帮我好好分析一下!

【回答】回复: 本题应选E,D,B.患者挤压伤后出现肾功能衰竭和休克称挤压伤综合征。休克治疗应先晶体后胶体,首选平衡液,等渗盐水加入1.25%碳酸氢钠溶液即为临床常用的平衡液。为防止进一步加重损伤,首先应固定伤肢.

附:

挤压伤与挤压综合征

广义地讲人体任何一个部位受到挤压,使组织结构的连续性受到破坏均可理解为挤压伤:如胸腔受到挤压,产生肋骨骨折和肺挫伤。在产科,当婴儿出生时头颅被产钳夹伤等。但是通常我们临床上提到的挤压伤往往有特定的含义,它是指挤压伤(Crush Injury):人体肌肉丰富的部位,如四肢、躯干,受重物长时间(1小时以上)压榨或挤压后所造成的损伤。通常受压肌肉组织大量变性、坏死,组织间隙渗出、水肿 .临床表现为受压部位肿胀,感觉迟钝或缺失,运动障碍,以及肌红蛋白血症和一过性肌红蛋白尿。如果进一步出现以高钾血症与肌红蛋白尿为特征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则称为挤压综合征(Crush Syndrome)。也有学者将之称为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症(Traumatic Rhabdomyolysis)。

一、挤压伤及挤压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改变

挤压伤的关键是肌肉组织大量坏死。持续挤压造成肌肉组织缺血、缺氧,肌肉损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在外界压力解除后,局部血液循环重建,组织间隙出血、渗出,整个肌肉群肿胀,却没有可扩展的空间。以前臂为例,尺骨和桡骨之间有牢固的骨间膜,肌肉又被筋膜分隔包裹,没有弹性,顺应性差,这样只会导致封闭的筋膜间区内压力持续增高。升高的压力反过来又会加重肌肉组织坏死。大量渗出使有效血容量减少,加上创伤引起的中枢神经及内分泌系统紊乱,就可引起肾缺血。肌肉坏死,大量肌红蛋白、磷、镁、酸性代谢产物释放入血,加重创伤后肌体的全身反应,促进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特别是在体液和尿液酸度增加的情况下,肌红蛋白以酸性正铁血红蛋白的形式更易在肾小管沉积,加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当发生以肌红蛋白尿和高钾血症为特征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时,挤压伤也就演变为挤压综合征。

挤压综合征的全身变化主要是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代谢变化,临床表现和生化紊乱主要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引起。病情轻者历时3~5日,病重者1~2周;3周以上仍不恢复者,后果严重,死亡率高达40%。急性肾功能衰竭根据尿量的变化一般分为三期:少尿或无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近年来由于复苏技术的进步,不经过少尿期的患者增多。

二、全身治疗:

挤压伤阶段

(1)抗休克(antishock),大量补液。应在监护下予以充分的容量复苏(fluid resuscitation),早期成人每日输液量可达6L/天。

(2)碱化尿液(alkalization of urine):一般予以碳酸氢钠静滴。可使尿中的酸性正铁血红素溶解度增加,有利于排出,预防肌红蛋白在肾小管沉积,保护肾功能,预防酸中毒。

(3)利尿、脱水(diuresis,dehydration)(甘露醇 mannitol):在充分容量复苏的基础上,利尿脱水有助于增加肾血流量,防止肾功能衰竭,同时可减轻筋膜间区内的压力,使部分患者避免行筋膜间区切开术。

(4)抗感染:使用广谱抗生素,包括抗厌氧菌。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挤压综合征阶段

上述措施对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很有好处。若已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则应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

(1) 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

(2) 治疗代谢性酸中毒。

(3)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尤其是高钾血症。

(4) 预防及控制感染。

(5) 促进肾功能恢复。

(6) 加强营养。

(7) 血液净化措施,包括血液透析疗法和持续血液过滤(blood purification, esp hemodialysis and continuous hemodiafiltration)等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四、局部(伤肢)治疗:

筋膜切开术(fasciotomy)

目的:

可以缓解间区压力,打断病理改变中的恶性循环,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神经等进一步缺血坏死。

适应证:

①肢体明显肿胀,张力高,或局部有淤斑、水疱发生。

②尿肌红蛋白持续阳性。

③筋膜间区压力超过40mmHg或(舒张压-30mmHg)。

方法与要点:

① 切开所有受累的筋膜间隔区,必要时切除部分腓骨,充分暴露肌肉。

② 方向沿肢体长轴。

③ 切开后作彻底清创,难以判断肌肉组织是否坏死时,应在隔日检视。不作一期缝合。

④ 注意无菌操作。

⑤ 勤换药,密切观察伤口变化。

副作用:

① 容易继发感染。

② 大量渗出,丢失体液及胶体。

截肢术(amputation):

肢体损伤严重,无可挽回时,可行截肢术。

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ation,HBO):

促进伤肢神经、肌肉恢复。

★问题所属科目:临床执业医师---内科学(含传染病学)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