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助理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雌激素镜下羊齿叶状结晶为什么不是排卵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提问】雌激素镜下羊齿叶状结晶为什么不是排卵?月经真难懂,老师能否详细解说 谢谢!

【回答】答复:您好!

下列内容请你参考:

宫颈粘液结晶检查:正常情况下,在月经周期第8~10天,粘液涂片可见结晶,排卵期体内雌激素水平达到高峰,涂片出现典型的羊齿状结晶。排卵后结晶逐渐减少,至22天结晶就不再出现。结晶的多少及羊齿状的完整与否,提示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高低。在正常的月经周期中,粘液羊齿状结晶的出现与消失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在月经第十天出现不典型结晶,随着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升高,转变为较低典型结晶,至排卵期可见典型的羊齿状结晶,排卵后又转为较典型结晶,以至不典型结晶,约在月经周期的第22天转为椭圆体。临床常据此来预测排卵期,诊断妊娠,估计早孕预后,鉴别闭经类型,诊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宫颈粘液的周期性变化:宫颈粘膜腺细胞分泌的粘液在卵巢性激素的影响下也有明显的周期性改变。雌、孕激素可调节宫颈粘膜腺细胞的分泌功能。月经来潮后,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此时宫颈管分泌的粘液量很少。随着雌激素水平提高,粘液分泌量不断增加,至排卵期宫颈分泌的粘液变得非常稀薄、透明,拉丝度可达10cm以上。宫颈粘液图片干燥后置于显微镜下检查,可见羊齿植物叶状结晶。这种结晶在月经周期第6-7日即可出现,到排卵期结晶形状最清晰而典型。排卵后受孕激素影响,粘液分泌量逐渐减少,质地变粘稠而混浊,拉丝度差,易断裂。涂片检查可发现捷径逐步模糊,至月经周期第22日左右,完全消失,而代之以排列成行的椭圆体。临床上根据宫颈粘液检查,可了解卵巢的功能状态。

宫颈粘液是含有糖蛋白,血浆蛋白,氯化钠和水分的水凝胶。宫颈粘液中的氯化钠含量在月经周期中发生明显变化。在月经前后,氯化钠含量仅占粘液干重的2%-20%,而排卵期则为40%-70%。由于粘液是等渗的,排卵期宫颈粘液氯化钠比例的增加使其水分亦相应增加,故排卵期的宫颈粘液稀薄而量多。宫颈粘液中的糖蛋白排列成网状。近排卵期时,在雌激素影响下网眼变大,以适宜精子通过。雌、孕激素的作用使宫颈在月经周期中对精子穿透发挥生物阀的作用。

★问题所属科目: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妇产科学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临床助理医师-高效定制班

2025年课程

41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