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执业医师传染病学辅导-第一单元总论
《传染病》考试章节
总论
病毒性肝炎肾综合征出血热
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伤寒
细菌性痢疾霍乱
消毒与隔离
重点内容
(1)传染病流行过程中3个基本条件
(2)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3)传染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4)传染病感染过程的5种表现
感染性疾病
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细目一:感染与免疫
一、 习题
感染的含义是B
A.病原体侵人人体的过程
B.又称传染,是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过程
C.病原体侵入人体的一种方式
D.人对病原体缺乏抵抗力而发病
E.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二、感染过程的5种表现:
病原体被清除 |
|
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 |
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免疫学检查可发现对入侵病原体产生了特异性免疫反应。 |
显性感染(临床感染) |
|
病原携带状态 |
隐性感染后为健康携带者;
显性感染后为恢复期携带者。
携带病原体时间持续3个月以上,为慢性携带者。 |
潜伏性感染 |
机体免疫功能不足以清除病原体,而将其局限化,一旦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才引起显性感染。
潜伏性感染一般不排出病原体,因此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疟疾、结核等。 |
习题
病原体侵袭人体后,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但通过免疫学检查可发现对入侵病原体产生了特异性免疫反应,应称为C
A.健康携带者
B.潜在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不典型病例
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在不同传染病中各有侧重,一般最常见的是B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潜伏性感染
E.病原携带状态
潜伏性感染意义是B
A.病原体侵人人体后,只引起轻微症状
B.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保持暂时性平衡医|学教育网整理,当人体防御功能减弱时,可引起疾病
C.病原体与人体保持永久平衡,不引起症状
D.病原体侵人人体发生免疫反应,不出现症状
E.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免疫反应,不出现症状
在感染过程的5种结局中最不常见的表现是C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三、传染病感染过程中病原体作用
习题C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是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
A.病原体的数量
B.病原体的毒力
C.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
D.病原体的侵袭力
E.机体的抵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