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西医执业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第七单元细菌性痢疾-中西医执业医师传染病学辅导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技能全能包> 搞分秘籍>

第七单元细菌性痢疾-中西医执业医师传染病学辅导

最重点是什么?

1.病原学

2.临床表现

3.病原治疗

一、病原学

痢疾杆菌属于肠杆菌科的志贺菌属,革兰染色阴性,有菌毛。

根据菌体抗原结构及生化反应的不同,可将痢疾杆菌分为四群:A群(志贺菌群)、B群(福氏菌群)、C群(鲍氏菌群)和D群(宋内菌群)。

目前发达国家以D群为主,我国以B群为主,近年来D群有增多趋势。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

(二)传播途径:消化道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短暂而不稳定,且不同菌群及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故易复发和重复感染。

三、临床表现

潜伏一般1~4日,短者可为数小时,常者可为7天。

根据病程长短和病情轻重可分为下列各型:

(一)急性菌痢:

1.普通型(典型):最常见,表现为急性起病,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左右,腹痛、腹泻,开始为稀水样便,继之黏液脓血便,大便每日10余次至数十次,伴里急后重。左下腹可有压痛,肠鸣音亢进。病程1周左右,多数患者自然缓解或恢复,少数转为慢性。

2.非普通型(轻型)

3.中毒型:多见于2~7岁儿童。但成人偶尔也可发生。

特点:起病急骤,突起高热,病势凶险,很快出现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嗜睡、昏迷、抽搐。常于数小时内迅速出现循环衰竭或呼吸衰竭。患者肠道症状常不明显或缺如,需经肛拭子或生理盐水灌肠取便检查方能确诊。可分以下3型:

(1)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

表现为循环衰竭。面色苍白、皮肤发花、四肢冰冷、发绀,脉细数、血压下降、少尿。可伴有意识障碍、DIC、多脏器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2)脑型(呼吸衰竭型)

表现为脑水肿甚至脑疝。头痛、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可有瞳孔大小不等、昏迷、惊厥及呼吸衰竭。

(3)混合型:兼有上述两型表现,病情最严重,病死率高。

(二)慢性菌痢

急性菌痢病程迁延超过2个月病情未愈者,为慢性菌痢。

1.急性发作型:由慢性菌痢史,常因进食生冷或受凉、劳累诱发。

2.慢性迁延型:医|学教育网整理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常有黏液及脓血,可伴有乏力、营养不良及贫血等症状,亦可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

3.慢性隐匿型:一年内有急性菌痢史,无明显临床症状,便培养有痢疾杆菌,或乙状结肠镜检查发现病变。

四、诊断及确诊依据

(一)流行病学资料

夏秋季多发,有进食不洁食物或与菌痢病人接触史。

(二)临床表现

1.急性期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左下腹明显压痛。

2.慢性迁延型病人有急性菌痢史,病程超过2个月未愈者。

3.重型有休克型、脑型及混合型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

1.血象:急性期白细胞总数轻、中度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慢性期可有贫血。

2.粪便检查

(1)常规检查:外观黏液脓血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或白细胞(每高倍视野15个及以上)及红细胞。

(2)病原学检查:确诊有赖于粪便培养出痢疾杆菌。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中西医执业-高效定制班

2025年课程

42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