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手机站

登录/注册

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公卫助理医师辅导

2013-07-13 16:01 来源:医学教育网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医学|教育|网整理。常见的主要有霍乱、伤寒与副伤寒、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及病毒性肝炎(如甲肝、戊肝)等疾病,往往引起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及发热等症状。这些疾病,有的是病毒引起,有的是细菌引起;共同特点是:都有传染性,病原体通过饮食、饮水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1、细菌性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其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病菌通过日常生活接触、食物、水、蝇传播。由于很少的菌量即可感染本病,因此人与人接触传播最为常见。发病后患者出现畏寒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感等。有的病情凶险,特别是儿童,可出现高热、惊厥、休克和呼吸衰竭,而此时肠道症状常不明显,但生理盐水灌肠液可见大量红、白细胞,称之为中毒型菌痢。细菌性痢疾的表现轻重不一,易形成慢性化,故要及时就诊。

  2、霍乱:霍乱弧菌所致,经饮用水传播是其重要的途径。河水、井水、池塘水、泉水与自来水均可经地面或地下受人或动物的粪便污染而成为传播媒介。病人可出现无痛性腹泻、呕吐、“淘米水”样大便、脱水等。如不治疗,迅速出现休克、甚至死亡。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早期诊断,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休克等。

  3、伤寒副伤寒: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每年8-10月为发病高峰季节。常以青壮年、学生为主。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腹胀等。体温在发病后第5-7日可达39-40℃,在病程第二周可见玫瑰疹。主要是通过被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也可以通过日常接触传播。

  4、病毒性肝炎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病毒: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以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水源污染或生吃水产品可造成局部地区的爆发流行。患者急性起病,出现乏力、纳差、厌油,皮肤、巩膜黄染,肝脏肿大、肝功能检查异常等等。

  5、感染性腹泻:由侵袭性大肠杆菌、肠产毒大肠杆菌和空肠弯曲菌等引起的炎症性或分泌型腹泻。其临床表现,腹泻为稀便、水样便、脓血便等,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腹痛,症重者因大量失水引起脱水甚至休克等。

  预防肠道传染病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认真做好“三管一灭”(即管理好饮食卫生、饮水卫生、粪便卫生和消灭苍蝇)。作为个人一定要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主要措施有:

  1、注意饮水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变质食物,尤其注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水产品。食物要彻底煮熟、煮透。剩余食品、隔餐食品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外出旅游、出差、工作要挑选卫生条件好的饭店就餐,并尽量少食凉拌菜,最好不要在路边露天饮食小摊点就餐。

  2、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3、注意劳逸结合:起居有度,生活有规律。也可接受相应疫苗的预防性接种,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4、当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时,要及时去就近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另外,要注意及早发现、隔离病人,在医生指导下对病人进行及时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滥用止泻药、滥用止痛药、频繁换药和过早停药。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取消 复制链接
正保妇幼课堂

相关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