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中医护理 > 正文

脾胃病证的中医辨证论治

胃病证的中医辨证论治

(1)实证:

①寒湿证:

证候:泄泻稀薄多水,有时如鹜溏,脘腹胀满,恶寒发热,肢体酸痛,不思饮食,口淡不渴,头痛,舌苔薄白,脉濡缓。

治法:解表散寒,芳香化浊。

主方:藿香正气散。

②湿热证:

证候:腹痛即泻,泻下急迫,势如水注,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心烦口渴,小便短亦,或有身热,舌苔黄腻,脉濡滑而数,多见于夏秋季节。

治法:情热利湿。

主方:葛根芩连汤。

③伤食证:

证候:腹部疼痛拒按,泻下臭如败卵,泻后痛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或泻后不畅,胸脘痞闷,嗳腐吞酸,不思饮食,舌苔垢浊,脉滑而数,或见沉弦。

治法:消食导滞。

主方:保和丸。

④肝气乘脾:

证候:时有胸胁胀闷,嗳气少食,每因恼怒、紧张等情绪波动而致腹痛泄泻,舌淡红,脉弦。

治法:抑肝扶脾。

主方:痛泻要方。

(2)虚证:

①脾胃虚寒:

证候:大便溏薄,泄泻时作时止,完谷不化,食少纳呆,腹胀腹痛,神疲倦怠,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而弱。

治法:补脾健胃。

主方:参苓白术散。

②肾阳虚衰:

证候:黎明泄泻,腹中隐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下利清谷,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主方:四神丸合附子理中丸。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