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上端骨骺分离是外科主治医师考试需要了解的知识点,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了相关资料,便于各位同学复习备考!
肱骨上端骨骺由肱骨头、肱骨大结节、肱骨小结节三个继发骨化中心组成,分别在出生后2~3个月、6~18个月和3岁左右出现。5~8岁三者融合合成肱骨上端骨骺,20岁左右与干骺端连接。
【分类】
1.按骨折形态分为五型(见前述),肱骨上端骨骺损伤多为Ⅱ型,少数为I型,其他型少见。
2.按骨折稳定程度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
3.按损伤机制分为内收型、外展型和成角型。
【诊断】
1.受伤机制多为间接暴力所致。
2.局部肿胀淤血、活动功能丧失、压痛。同时,须检查患肢的血运、感觉、运动功能,明确有无合并肱动脉、臂丛损伤。
3.X线正、侧位片可明确骨折的类型及移位的程度,为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治疗】
1.无移位者或移位轻者无须整复期功能锻炼,以三角巾固定3周,早期功能锻炼。
2.有移位的稳定型骨折,可行闭合复位。超肩小夹板固定。
3.移位显著的不稳定性损伤、手法复位失败或有软组织嵌入者,须行手术复位加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