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心理护理 > 正文

心理健康概念

  心理健康概念是护理心理学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整理相关知识如下:

  生物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人的身体健康,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医护人员习惯于依赖各种生物学测量标准作为判断健康和疾病的最终指标。如一个患者经过各项检查未发现任何阳性体征,便判断此人“健康”,而不考虑患者的心理感受和社会适应状况。这种健康的概念显然忽视了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健康不仅指人的躯体功能正常,更应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状况良好。世界卫生组织(WHO) 在1948年成立时通过的宪章中,对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一种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又发展了这一定义,认为健康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品德都达到良好的状态。国内学者认为健康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无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

  2.无主观不适的感觉。

  3.无社会(第三者) 公认的不健康行为。

  综上所述,健康应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健康是指躯体没有疾病, 生理功能正常。心理健康就是人格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其行为被社会所认可。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